【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期世界各地頻頻發生洪患,美國紐約9月29日降下創紀錄的暴雨,達史上最高,大量洪水沖過街道,包含地鐵、機場都遭癱瘓,估計共影響約2500萬人;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警告,造成紐約市暴洪的大豪雨,反映出氣候變遷影響的「新常態」。
而在9月初,一個源於希臘西側愛奧尼亞海的典型地中海颶風丹尼爾,成為2023年死亡人數最多、損失也甚大的極端天氣事件之一;丹尼爾先影響歐洲東南部,為土耳其、保加利亞和希臘帶來大量降雨,造成廣泛的洪災,特別是希臘中部一天內累積雨量高達750毫米,相當於降下了約18個月的雨量,摧毀各地的基礎設施,是希臘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患。
人類要如何防範洪患?方法之一是,把任務交給大自然工程師──河狸,牠們會利用樹枝、灌木和石頭等材料,建造水壩及居住的小木屋,牠們構築的水壩有助過濾水源、減緩洪水速度,甚至對抗乾旱。
專家也發現,河狸修築水壩創造的溼地,也為其他生物創造大量棲息地;根據統計,美國西部溼地僅覆蓋2%的土地,卻支撐著80%的生物。
河狸毛皮極具經濟價值,約400年前曾遭大量捕殺,數量一度瀕危;英國政府2020年重新引進河狸,並立法規定不得捕殺河狸,也不能在沒有執照許可下,破壞牠們構築的水壩,希望藉此讓這個改善氣候變遷的功臣,能夠自然健康生長。
去年,恩菲爾德市議會配合野化暨自然洪水管理計畫,展開圈養河狸野放行動,歷時18個月努力,總算傳出目擊野生河狸寶寶的喜訊,絕跡400年後,河狸終於重回大自然懷抱。
野放行動包括倫敦西部伊靈(Ealing)一處10英畝大的公園綠地,民眾可前往觀賞河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