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最常見症狀是體重減輕,不少患者都以為是糖尿病或者年紀大胃口不佳造成,甚至誤以為是節食減肥的效果,因而忽略了潛在風險。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8歲王姓婦人,去年底透過飲食節制瘦身,迄今減重10多公斤,自豪身體日益輕盈的她,卻發現脖子「腫了一大圈」,經詳細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結節造成的甲狀腺亢進。醫師提醒,甲狀腺結節患者,多半檢查甲狀腺功能指數都正常,但若有爆瘦、脖子腫、喘、心悸、脾氣變差等症狀,務必就醫檢查。
王婦表示,二十多年前就曾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但多年來始終和平共存,外觀上也無特別變化,直到去年開始嘗試瘦身節食,原本還因體重下降暗自慶幸「終於瘦下來了」,不料全身都瘦,就只有「脖子腫腫的」,加上摸起來有硬硬的感覺,過了一陣子都沒有消腫,只好就醫檢查,沒想到「瘦身有成」竟是「誤會一場」。
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王子源表示,甲狀腺結節多半長在頸部內,有時外觀不易發現,但多數均為良性,僅約1成為惡性腫瘤;臨床上可以透過甲狀腺超音波及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細針穿刺,因此即使結節小於1公分,也可判別出良性或惡性。
王子源指出,王婦原本就有甲狀腺結節,經一段時間後,有的結節會自主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經詳細檢查後,患者不僅有多顆結節,且最大顆約3公分大,確認為「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這類患者,甲狀腺亢進發病年齡多半在60歲以後,且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攀升,目前建議先服藥治療。
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王子源表示,甲狀腺亢進患者,最常見症狀是體重減輕,卻也有人誤以為是自身節食、減肥效果好,而忽略了潛在風險。圖/亞大醫院提供
王子源強調,上述患者除了會有緊張、心悸等情形外,少部分會有憂鬱傾向,最常見症狀則是體重減輕,不少患者都以為是糖尿病或者年紀大、胃口不佳造成,甚至誤以為是自身節食的減肥效果好,因而忽略了「甲狀腺亢進」的潛在風險。提醒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