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7月進行大雪山林道雪山橋體養護工程時,在橋板背面凹槽處發現東方毛腳燕築巢育雛。圖/林保署台中分署提供
【本報台中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7月進行大雪山林道雪山橋體養護工程,在橋板背面凹槽處發現東方毛腳燕築巢育雛,於是等到育雛後離巢,才於18日重新啟動橋體養護工程。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2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7月間進行大雪山林道雪山橋體養護工程時,於橋板背面凹槽處發現東方毛腳燕築巢育雛,為求慎重,立即邀請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及專家學者現勘確認,確實是東方毛腳燕在此育雛。
由於橋梁鋼構材質需定期養護,台中分署指出,每年進行雪山橋橋梁檢測後辦理養護工作,4月規畫設計階段時,尚未發現東方毛腳燕穿梭及築巢情形,7月工程施工架設鷹架後,發現東方毛腳燕築巢情形,立即停工並將生態檢核機制提升為第二類,透過攝影機監測。
台中分署9月初邀請專家學者確認東方毛腳燕已完成育雛,幼鳥均已平安離巢後,工程才於18日重新啟動。圖/林保署台中分署提供
台中分署9月初邀請專家學者確認東方毛腳燕已完成育雛,幼鳥均已平安離巢,讓工作人員都很振奮,在兼顧自然保育及橋體安全達到雙贏,工程於18日重新啟動,預計11月底完成,提醒用路人小心通行。
台中分署表示,大雪山林道沿途鳥類種類豐富,是賞鳥人士眼中浪漫的50公里路,其中33K處於春季、夏季時,常可觀賞鳥兒穿梭山林的美麗景色,尤其雪山橋附近,常可見到東方毛腳燕的蹤跡。
台中分署說明,東方毛腳燕是一種體型較小的燕子,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常於中、高海拔山谷中不斷盤旋飛翔,捕食飛蟲。每年4到8月為東方毛腳燕的繁殖季,雪山橋橋底更是牠們遮風避雨育雛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