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病治療專家建議以ADC藥物結合標靶藥物和細胞毒殺藥物的對乳癌療效更精準、副作用小。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乳癌進程變快到讓人措手不及!50歲的婦女2年前確診乳癌時僅是早期,因難以忍受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未料不及一年時間,癌細胞轉移到肺部與腋下淋巴結又快速惡化,後來她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腫瘤已漸縮小。
乳房外科醫師歐陽賦於今天於記者會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每年新增確診逾1萬5000人,相當於每35分鐘就有多1名乳癌病友。在乳癌病友中又有約5分之一的人屬於「HER2陽性」乳癌類型,適用鎖定HER2受體、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與生長的HER2標靶治療。
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乳癌病友,其HER2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測為2+,但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為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有HER2表現但表現量卻不高,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仍有機會復發。
歐陽賦說,這群病友是「HER2弱陽性乳癌」,也是一種新的乳癌分類,占轉移性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對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的反應良好。
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指出,抗體藥物複合體是以「連接子」結合標靶藥物與細胞毒殺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細胞毒殺藥物精準地送進癌細胞,其作用就像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木馬,偷偷裝載著威力強大的武士(細胞毒殺藥物)進入城堡,並發動攻擊。他說,ADC相較於傳統化療屠殺式攻擊或單用的標靶作用更精準,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小。
圖/記者王淑芬
部分ADC藥物所搭載的細胞毒殺藥物可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洪朝明強調,ADC藥物是未來乳癌治療的重要趨勢。
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秘書長巫承哲表示,精準治療需先精準分類,當HER2乳癌不再只是「陽性」與「陰性」,而在中間多了「弱陽性」,治療策略也做重新評估。他以該名中斷化療的女性乳癌病友為例,HER2表現量從「強陽性」變成「弱陽性」,用藥也跟著調整,經ADC藥物治療,婦女預後良好也更有信心持續面對治療。醫生強調,臨床有新的癌治療方式,鼓勵癌友面對才能戰勝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