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味 讓她立足巧克力王國

 |2023.09.21
373觀看次
字級
〈青花瓷〉是許月慈最新巧克力作品。圖/中央社
許月慈是巧克力博物館,唯一能教授「從生豆到巧克力塊」製程的達人。圖/取自巧克力博物館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八九四年,比利時政府就規定,巧克力須含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純可可,並要求一定程度的研磨、混合、加工製程等,才可以掛上「比利時巧克力」稱號;使得比利時成為精品巧克力的代名詞,也是全世界人均巧克力商店和製作人員數最高的國家地區,每年產值達五十五億歐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九十三億元),有三十三億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一百三十億元)來自出口。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可說是一級戰區,每三、五步就有一家巧克力店,在這裡,卻出現一名與巧克力淵源不深的台灣人──許月慈。

從培訓班到職場 唯一亞洲面孔

來自台中的許月慈是巧克力博物館(Choco Story Museum)裡頂尖的巧克力師,她是該博物館唯一能傳授「從生豆到巧克力塊」(from bean to bar)全套製程的達人,授課對象包括:巧克力品牌企業高階主管、巧克力學校的師生等。

許月慈大學主修傳播藝術和英語,因家境不富裕,只得暫緩留學夢;當「打工度假」模式引進台灣,她便辭去補習班教職到澳洲闖盪,當時她早上當飯店接待員、下午幫國小學生課後輔導、晚上兼中文家教,許月慈說,「當時很拚,一天打三份工」,但也因此認識比利時籍的丈夫。

成為比利時媳婦後,她先學了三年的法語,以便融入當地社會,為了培養一技之長,她一頭栽進巧克力世界;許月慈分享,從巧克力師(chocolatier)培訓班到巧克力大廠、觀光博物館職場,她幾乎都是唯一的亞洲面孔,面對旁人「你真的會嗎」「你懂嗎」的眼光,許月慈以努力工作、精進技藝,並帶進亞洲文化背景的創意來證明自己。

約十年前,比利時的巧克力還不太流行創新,但許月慈嘗試加入亞洲食材,從芝麻、醬油、麻油、薑,到日本柚子、麻糬,四川花椒、枸杞,還有台灣的荔枝、龍眼、鳳梨、烏龍茶等;她認為,這些食材與巧克力的口感很搭,但不少歐洲人堅持傳統口味,新產品要花很多時間讓市場接受,「直到這二、三年來,歐洲才有比較多特殊的亞洲口味」。

巧克力又苦又甜 悟出人生滋味

巧克力博物館負責人范利爾德(Peggy Van Lierde)是國際知名巧克力品牌「Godiva」創辦人德萊普(Pierre Draps)的孫女,她得知能講法語、英語和中文的許月慈後,主動邀許來博物館任職;范利爾德表示,不曾因許月慈來自台灣而感到疑慮,因為「巧克力是國際性的」,她看到的是許月慈的技術和努力。

例如擺在博物館簡報會議室桌上的,是許月慈最近作品〈青花瓷〉,由白色、藍色的可可脂食材塑成,她也曾在蛋形巧克力上,臨摹出日本浮世繪名師葛飾北齋的海浪畫作。

許月慈表示,製作比利時巧克力的關鍵是拿捏溫度,調溫時要有耐心,塑形時手腳又要夠快,需要細心的執行;身為巧克力職人,讓她比一般品嘗者多了一層人生領悟,許月慈說:「巧克力對我而言,是一種生活態度。因為巧克力的本質就是苦苦的、甜甜的,跟我們的人生差不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