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Sven
不管是起司、起思、起士或芝士,其實都是外來語cheese的直接音譯,中文有個古老的名稱叫酪或乳酪、乾酪。
揉搓麵糰 反彈作用
起司牽絲,這是什麼原理?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藉由麵筋的形成來解釋。
我們在揉麵糰時,會感到一股反作用的彈力阻止我們向下按壓。產生這種反彈力的物質是麵粉中的麵筋蛋白。
但麵筋蛋白並不是原本就存在麵粉之中的。
大家知道,麵粉是由小麥做成的,小麥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麥膠蛋白跟麥穀蛋白,兩者合計約占小麥蛋白質總量的80%。當我們和麵時,麵粉加入一定量的水,經過揉捏後,這兩種蛋白就產生分子間的二硫鍵交聯,於是便形成了長形、具有黏性與彈力的纖維網絡結構,這就是麵筋。麵糰搓揉愈久,分子間的雙硫鍵就愈多,麵團的筋性愈明顯,愈能伸展,烘焙後也愈有彈性。
而起司牽絲,也跟蛋白質有關。
我們知道,起司是由牛奶凝固而來,它的主要成分,除了水、牛奶之外,還有脂肪、乳糖及鈣等。而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是酪蛋白。
濃稠液狀 帶動牽絲
當起司加熱後,酪蛋白鏈結的化學鍵會逐漸斷裂,酪蛋白會脫離鈣離子開始自由移動,起司就變成了濃稠的液態狀。而起司中沒有被破壞的酪蛋白分子,會藉由鈣離子交織連在一起,於是形成了我們常見的纖維狀。這種形態的起司帶黏性、可拉扯成絲,如同紡紗,因此又叫紡絲形乳酪,典型的代表是莫札瑞拉起司(Mozzarella)。
但並不是每一種起司都會牽絲喔,比如帕馬森起司,它的酪蛋白由於受到熟成酵素分解成小胺基酸,碎片過小,因此無法造成牽絲的效果。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起司,都是美味可口、令人垂涎三尺的珍饈。
看到披薩或焗烤食物上滿滿牽絲的起司,你是否已食指大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