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從希臘到土耳其 尋覓古代七大奇蹟

文/王文靜 |2023.08.23
851觀看次
字級
古代七大奇蹟──土耳其摩索拉斯王陵墓,曾經華麗矗立於此。圖/維基百科
十六世紀畫家想像的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 圖/維基百科

羅得島太陽神像想像圖。 圖/維基百科

文/王文靜

世界最高的建築是哪一座?杜拜是哈里發塔,或曾經的台北一○一。因為盤據世界第一高的時間都不長,答案就不須費心記住。歷史上,有一座盤據地球上最高建築達三千八百年──它是埃及吉薩大金字塔。古代的人這麼厲害,讓一座建築縱橫古今,比大多數國家的歷史還久。不只它,「古代的七大奇蹟」都是難以複製的。

十月,我要搭郵輪去希臘愛琴海,意外發現,此行會到兩處「古代的七大奇蹟」: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以及土耳其的摩索拉斯王陵墓。

西元前二世紀,斐羅寫下《世界七大奇蹟》,除上述三處,還有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帕斯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以及亞歷山大港的燈塔。這七大奇蹟,雖然只剩金字塔完好,其他或殘垣或消失,但對於我,歷史的發生總是如此迷人,不只當下,也在之後發生什麼事。

二千年前的歐洲陸地是所謂蠻族,文明在海上群島、在愛琴海,這裡銜接非洲、歐洲與亞洲,是繁華的海上貿易中心。這解釋了之所以在愛琴海羅得島,會有當時世界上最高雕像──太陽神青銅雕像。

愛琴海有二千五百個密密麻麻的島嶼。現在,它最有名的是白牆藍頂的聖托里尼,但還有一寶,世界上唯一「古代世界七大奇蹟與世界文化遺產」的愛琴海島嶼──羅得島。在古海權時代,羅得島是希臘和外部世界的交界,兵家必爭之地。

島上的太陽神銅像,是慶祝二千三百年前擊退入侵者的紀念。敵軍匆忙撤離,丟棄所有武器,就被羅得島人鎔化,花了十二年建造出約當十層樓的青銅像──右手舉火炬的太陽神。三十三公尺高,站在一座十五公尺高的基座,這在熱愛雕塑的古希臘是空前絕後,因而被視為「工程學奇蹟的雕塑」。

究竟它是如何被建造的是個謎,但這迷團只矗立半世紀,後來崩毀於強烈地震。它躺著比站立久,殘骸躺在地上八百年年。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說,它即便躺在地上也是一個奇蹟:「一個人張開雙臂都抱不住它一個大拇指,人只有它的一根手指那麼高。」躺了八百年,又一場戰爭,殘骸被賣給商人,足足用了九百隻駱駝才運走。從此真正消失於地球。

羅得島太陽神銅像矗立在哪,有諸多版本,最廣為人知的是雙腿跨在海港兩側,船隻從其胯下進出。太陽神銅像雖然消失了,但二千年後,激發紐約港的自由女神雕像的靈感。同樣在海港,同樣的繁華貿易。

回到同樣的年代,在同樣的地中海,另一座七大奇蹟是建於今天土耳其博德魯姆的「摩索拉斯王陵墓」。希臘文中「陵墓」一詞 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

奇在哪?這是世界藝術史上最早的寫實雕刻,不再是天神,而是人。陵墓彷彿華麗的白色大理石宮殿,十六層樓高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底部是六層樓高的長方形基座;第二層是華麗拱廊,豎立三十六根近三公尺高的愛奧尼亞式柱子;最上層的金字塔形屋頂,雕飾有四公尺高的摩索拉斯的乘車塑像。

同樣的下場,受損於一場地震後,外國軍隊把這座陵墓當成採石場,唉,一座偉大建築被硬生生地拆毀,就此消失。

稍稍幸運的是,如今在博德魯姆還可以看到殘蹟,摩索拉斯王等雕像則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如果不是「巷子內的人」,到大英博物館通常會忽略此處。我讀到這段歷史時,扼腕不已,以前去了幾趟真是囫圇吞棗。

或許,是處在旅行的不同階段。《帶著西羅多德去旅行》寫道:「一趟深度旅行,早在出發前的許久就已展開,事實是永不結束,就算我們已回家很久,記憶的影片也將持續在我們的內心播映。」

默默倒數,這趟尋覓「古代七大奇蹟」旅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