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游藝林】在布魯日遇見〈聖母與聖子像〉

文/陳雲和 |2023.07.17
940觀看次
字級
呈現多元建築風格的聖母教堂與教堂內供奉的〈聖母與聖子像〉。圖/陳雲和
呈現多元建築風格的聖母教堂與教堂內供奉的〈聖母與聖子像〉。圖/陳雲和

文/陳雲和

比利時布魯日有座聖母教堂,裡面供奉著米開朗基羅早期的作品〈聖母與聖子像〉。

米開朗基羅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集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哲學家及詩人於一身。他的藝術創作廣為世人熟悉,人物以「健美」著稱,雕塑品往往高達兩百公分以上。著名雕塑有典藏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的〈大衛像〉和梵諦岡聖伯多祿大殿的〈聖殤〉等;梵蒂岡西斯汀小堂天頂的〈創世紀〉和〈最後審判〉,則是他舉世聞名的繪畫鉅作。

一生堅持創作理念、作品力求完美的米開朗基羅,以八十九歲高齡於羅馬去世,其藝術風格影響了將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布魯日」(Brugge)荷蘭語是「橋」的意思,大大小的小運河流過整個城市,五十多座各式各樣的橋橫跨其上,有「比利時威尼斯」之美譽,早期是歐洲貿易和文化中心。

聖母教堂建於西元十三至十五世紀,這座歷時兩百年才完工的古老教堂,期間換過好幾位設計師和工程師,外觀呈現出哥德、巴洛克等多元建築風格。而〈聖母與聖子像〉最初本是一位布魯日商人所收藏,於一五一四年捐給聖母教堂,歷經戰爭兩度被掠奪,最後終於返回聖母教堂,成為此處的珍貴典藏。

今年四月下旬前來聖母教堂參觀,從門口順著路線往裡走,經過兩副石棺來到最裡頭,終於望見供在祭壇上的〈聖母與聖子像〉。小小一尊不到一百公分的雕塑,有別於米開朗基羅中晚期強勁粗獷的風格,聖母抱著聖子洋溢著滿滿的慈愛。

是怎樣的機緣,讓這件作品從義大利佛羅倫斯來到比利時布魯日的聖母教堂,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有幸在具備多元建築風格的老教堂裡,觀賞到大師難得一見小巧溫馨的雕塑。捐贈者無私奉獻的情操,令我由衷感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