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走過7000年 馬鈴薯從秘魯高山到火星 文/王文靜 |2023.07.12 語音朗讀 11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安地斯山的晝夜溫差極大。圖/王文靜可以放十年的馬鈴薯凍乾──丘紐。圖/王文靜安地斯山的節慶遊行。圖/王文靜秘魯的馬鈴薯超過三千八百種。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旅行在世界最高的可通航湖泊──的的喀喀湖,秘魯女孩遞給我一個「可以吃的石頭」,硬硬的,我疑惑地、不可置信地摸著敲著,還沒勇氣咬下。她露出驕傲又淘氣的笑容。它叫丘紐(Chuno),其實是可以放十年的馬鈴薯凍乾。《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認為,這是十大世界罕見食物。馬鈴薯很稀有嗎,何需存放十年?為何會發生在「南美洲脊梁」的安地斯山脈?平均海拔四千三百公尺的安地斯山脈,因為極端的晝夜溫差,讓印加人發明出獨特的馬鈴薯凍乾。每年六月,南半球冬至月分,山間就可看到這樣的景色,馬鈴薯鋪在地上或屋簷,反覆於白天曝晒,晚上極速變寒,最後赤腳踩踏,三星期後大功告成,脫水後的馬鈴薯縮小變硬像一個石頭,世世代代流傳至今。小小一個,方便隨身,曾經「丘紐」是支撐龐大印加帝國的軍糧。不像秘魯國民美食檸漬生魚(Ceviche)已普及世界餐桌;「丘紐」還是很傳統的印加農家菜,安地斯山脈以外的世界很少人知道。我猜想,主要是味道,有人給了勁爆的評語:「它像保麗龍,聞起來就像髒襪子。」入境隨俗,我在的的喀喀湖的小島上也嘗過,現在怎麼也想不起來那滋味,應該不至於像保麗龍,但只記得,吃了一口就放棄。之於外人,馬鈴薯凍乾或是難以下嚥的食物,但對於高山的秘魯人,這是與土地的感情。對於住在高海拔的安地斯山,無常的天災會摧毀一年作物,誰能救命?平常不稀奇的馬鈴薯,倉庫裡變成凍乾的丘紐,成為穩定農業古國生存的救命食物。這種持續至今的傳統,有多久歷史?有一說法是,西元前四百年就存在。若是如此,這可是比印加帝國更早的文化。有意思的,這古老的智慧竟然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擷取,製作成太空人的食物。《紐約時報》說,「NASA的太空食物採用的冷凍乾燥技術,其實是源自印加文明,仿效『丘紐』的偉大發明。」安地斯山的氣候難以複製,但被今日科技突破了。藉著同一種食用冷凍技術,住在高山上的印加帝國子民與美國太空人,在二十一世紀莫名地連結了。馬鈴薯的身世極為傳奇,原生在高山湖──的的喀喀湖畔,七千年前被秘魯的祖先馴化,不但成為主食,品種更超過三千八百種。西班牙殖民後傳到歐洲,目前是全世界最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之一,南極以外都能生長,甚至在沙漠。如此強韌的生命力被NASA看中,幾年前啟動一項「火星種馬鈴薯」實驗,這古老植物能否在火星上繁殖?電影《絕地救援》,主角太空人就是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求生。火星是太陽系內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一直是外星移民的焦點。現實版的實驗在秘魯進行,模擬在火星環境──沙漠土壤與百分之九十五的二氧化碳的環境下種植。第一階段傳出好消息,發芽了。馬鈴薯的故事,還在進行。它怎會想到,原本有毒的野生植物,被人類馴化後會走出安地斯山脈,遍及全地球。出國比賽這還不過癮,現在還要登陸火星,成為第一個登陸的預備糧食。在植物的世界,我經常可以看到人類故事的翻版,很立志,很戲劇,很不可思議。♣ 前一篇文章 【閃文集】四大考驗 下一篇文章 【浮生行吟】千帆過盡 只記初心 熱門新聞 01中職/王躍霖為龍貢獻大 不捨被雄鷹選走2023.11.2802中職/桃猿昔日連霸主力 3人未列入60人名單2023.11.3003黴漿菌來勢洶洶 重點整理一次看2023.11.2804MLB/有望畢業即旅外 柯敬賢身價至少50萬美元2023.11.2905中職/林華韋坦言難取捨 郭俊麟:我會繼續努力2023.11.2806中職/選陳文杰豪不猶豫 能補強雄鷹中線2023.11.2807中職/雄鷹擴編選秀 4投1野陳文杰、王躍霖入列2023.11.2808中職/曾豪駒卸任教頭 古久保健二掌兵符2023.11.2909佛光山普賢殿喫茶去 茶禪院啟用2023.11.2710中職/雄鷹擴編選秀投手為主 王躍霖成牛棚領袖2023.11.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展覽現場】不說也罷【詩】某種途經【植物筆記】第倫桃 【我行遲遲】登華山西峰【閃文集】45號慈悲街:黑暗與光明的交織【浮世畫框】一叫千門萬戶開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裙裝與吊帶襪的衛兵──神廟之外,雅典另一張城市名片【王文靜看世界】走在海拔四千公尺的印加古道【王文靜看世界】陽光在巴西惹了禍 ──甘蔗酒與黑奴的眼淚【王文靜看世界】愛琴海的地底祕密 ──古希臘王宮的牛頭怪與馬桶【王文靜看世界】坐在餐桌環遊世界 ──菜餚的世界地圖【王文靜看世界】72 歲仍策馬草原的鬥士 ──人生三部曲:孔雀‧烏龜‧戰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