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 高雄訓風砲台

文/林孟慧 |2023.06.26
600觀看次
字級
由咾咕石、卵石構築而成的砲台牆體。圖/林孟慧

文/林孟慧

高雄市鳳山區的中山路五巷內,有著一座近兩百年的清朝砲台──訓風砲台。

此砲台建於清朝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為鳳山縣知縣曹謹依照地形所建造。鳳山縣城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剛開始為竹城,在嘉慶九年(一八○四)建造了六座城門。後來的知縣在城池四個角落建築六座砲台,至今只留存三座:訓風砲台、澄瀾砲台及平成砲台。

來到訓風砲台旁,可以見到由咾咕石、卵石所構築的砲台牆體及城牆,顏色灰黑有古樸感。

順著砲台左側拾階而上,可以發現踏道門樓、階梯、砲台女兒牆及頂鋪面,是由暗紅色的磚頭建造而成,十分堅固且排列整齊。再仔細瞧瞧,砲台內部的填土,乃由素土(指沒有摻雜白灰、砂石,密度均勻且有一定黏稠度的土)充填而成,工程扎實並充滿古意,不禁佩服先人建造砲台之嚴謹及巧思。

訓風砲台不似一般砲台為直線構造,而是圓弧體的形制。因其位在當時鳳山縣新城的東南方,前方緊鄰鳳山溪與城濠匯流處,也是鳳山溪流往前鎮河出海口之要塞,防守地位十分重要,為了配合防禦角度,而有偏向左前方(東方)的彎度。

雖然如今砲台上的大砲已不見蹤影,仍可想見當時守護閩粵移民開墾,以及海上貿易船隻上岸時可能引發戰火的緊張狀態。

登高感受砲台的歷史風情後,再次踏著寬廣平穩的階梯而下,此時映入眼簾的,是整治後充滿綠意的曹公圳。原本悠長的砲台城牆,在歲月的洗禮下,目前雖只剩下十多公尺長,仍不失其雄壯氣勢及歷史價值,不僅是高雄市定古蹟,更是遊客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