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凡大齋】水陸法會圖像探源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3.06.18 語音朗讀 224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水陸畫是佛教舉行水陸法會所用的十法界聖凡圖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水陸畫是佛教舉行水陸法會所用的十法界凡聖圖像。水陸法會又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是一項盛大的超度儀式,相傳是南朝梁武帝創立並首次舉辦。南宋宗鑑著《釋門正統》、志磐著《佛祖統紀》等書中,講述水陸創制時說,梁武帝夢神僧啟示,醒後與寶誌禪師商討,於天監四年(505年)在潤州(鎮江)金山寺舉行歷史上第一場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佛教儀軌中極為隆重的法事,是對水陸一切眾生供養齋食、禮懺經文。圖/微信旃檀精舍水陸法會有史料證明者,大約在唐代末期,此時水陸法會已經形成,水陸畫作品也隨之產生。晚唐僖宗中和年間(882~885年),畫家張南本在成都寶歷寺水陸院畫了一百二十多幀水陸畫,這是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水陸畫作品。據明清水陸儀式,水陸道場分內壇和外壇,內壇安放供桌、台案,布置供品、法器及儀軌,掛上堂、下堂的圖像,畫像下置牌位,上書佛、神名稱,外壇則各據不同內容布置掛像。水陸畫內容不僅有各種佛教神祗,還有道教及民間諸神、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六道四生、地獄鬼眾、佛教故事、水陸緣起等諸多內容。 經過晚唐、五代及兩宋的流傳,水陸畫逐漸形成一套完整規模。圖/微信旃檀精舍水陸法會緣起水陸法會是佛教超薦亡靈的一種儀式,所謂「水陸」,據宋僧遵式(963~1032年)《施食正名》云:「水陸者,所以取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淨地之謂也。」此法會即是對水陸一切有情供養齋食、禮懺經文。水陸法會是佛教儀軌中極為隆重的法事,一般以七晝夜為期,最長可達四十九晝夜。阿難見面燃餓鬼一事,始見於《佛說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咒經》:阿難獨居淨處,於其夜三更之後,見一餓鬼名面燃,白阿難言:「卻後三日,汝命將盡,即便生此餓鬼之中。」阿難聞此語已,心生惶怖,問餓鬼言:「我此災禍,作何方計得免斯苦?」爾時,餓鬼報阿難言:「汝於晨朝,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恆河沙數餓鬼,並百千婆羅門及仙人等,以摩伽陀國斗,各施一斛飲食,並及為我供養三寶,汝得增壽,令我離於餓鬼之苦,得生天上。」 傳聞阿難見面燃餓鬼一事,始見於《佛說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咒經》。圖/微信旃檀精舍水陸法會集成水陸法會盛行實際始於宋代。宋熙寧年間(1068~4077年),東川楊鍔祖述梁武帝舊儀撰成《水陸儀》三卷。元佑八年(1093年),蘇軾為亡妻宋氏設水陸道場,撰《水陸法像贊》十六篇,又稱《眉山水陸》。宋僧宗頤在紹聖三年(1096年),集校各家所傳,加以刪補,完成《水陸儀文》四卷。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 ,四明人史浩施田百畝,在四明東湖月坡山創建殿宇,四時建修水陸大齋畫,親撰疏辭,作《儀文》四卷,而志磬法師續成《水陸新儀》六卷,推廣齋法。前者被稱《北水陸》,後者被稱為《南水陸》。之後元、明兩代對水陸法會都很重視,所以在民間也十分盛行。明僧祩宏(1532~1612年)在宋僧志磐所撰《水陸新儀》基礎上,重訂而成《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略稱《水陸儀軌》。清僧儀潤依祩宏之意,詳述水陸法會作法規制,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略稱《水陸儀軌會本》。民國初年,僧人法裕將儒道兩家的孔、孟、老、莊諸先哲之名刪除,不再列入佛門,並增補作法節目,成《水陸儀軌會本》四卷,現行水陸法會多採此本。 佛教舉行水陸法會究竟始於何時,據南宋僧人宗鑑推測可能是在梁武帝時代。圖/微信旃檀精舍水陸畫形成與發展水陸法會分為上、下二堂,上堂水陸畫像是超度者,下堂水陸畫像是被超度者。上堂內容為諸佛、諸菩薩、諸聲聞、緣覺、諸天、天王、明王、天龍八部護法神等,此等聖賢畫像多供於大雄寶殿或主要殿堂。七耀、十二黃道、二十八宿星君、五嶽大帝、江河四瀆、四海龍王、社神后土、門神城隍、十殿閻王、忠臣烈士、陣亡將士、三貞九烈、三教九流、各行各業、各種災難屈死的亡靈孤鬼等,其畫像往往居於外廊或配殿。 早期水陸畫是儒、釋、道三教結合的產物,既有佛、菩薩也有道教諸神,以及民間神祗。圖/微信旃檀精舍水陸畫三教合一據文獻記載,水陸法會圖像始見於晚唐、五代。唐僖宗光啟年間(885~887年) ,蜀人張南本曾在成都寶歷寺水陸院畫過「水陸功德」一堂,據《益州名畫錄》載,僖宗駕回之後,府主陳太師於寶歷寺置水陸院。請南本畫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嶽瀆神祇、自古帝王、蜀中諸廟,凡一百二十餘幀。張南本這一堂水陸畫,是儒、釋、道三教結合的產物,既有佛教相關的佛、菩薩、梵王帝釋和弟子,也有道教的天帝和諸神,以及民間的神祗與往古聖賢、帝君。是在佛教主尊的基礎上增加佛道各類圖像而成,其內容與圖像已大體完備。五代杜弘義也曾在寶歷寺畫過水陸功德,據《圖畫見聞志》載:「杜弘義蜀郡普平人,工畫佛道高僧。成都寶歷寺有文殊、普賢,並水陸功德。」這兩則有關水陸畫的最早記載,雖然是畫在佛寺內,其實是佛、道混雜的圖像。經過晚唐、五代及兩宋的流傳,水陸畫逐漸形成一套完整規模,在佛寺中有水陸殿以及成套的水陸畫圖卷。例如山西繁峙岩山寺正殿,原本即是水陸殿,殿中壁畫是金代正隆三年(1158年),由御前承應畫匠王逵和王道所繪,可惜壁畫現在已毀不復見。 陸畫內容不僅有佛教神祗,還有道教及民間諸神、士農工商、六道四生、水陸緣起等諸多內容。圖/資料照片 前一篇文章 【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 下一篇文章 【須彌世界】佛教宇宙生命藍圖 熱門新聞 01中職/王躍霖為龍貢獻大 不捨被雄鷹選走2023.11.2802中職/林華韋坦言難取捨 郭俊麟:我會繼續努力2023.11.2803黴漿菌來勢洶洶 重點整理一次看2023.11.2804MLB/有望畢業即旅外 柯敬賢身價至少50萬美元2023.11.2905京都永觀堂 回首彌陀守護眾生2023.11.2406中職/選陳文杰豪不猶豫 能補強雄鷹中線2023.11.2807中職/雄鷹擴編選秀 4投1野陳文杰、王躍霖入列2023.11.2808中職/曾豪駒卸任教頭 古久保健二掌兵符2023.11.2909佛光山普賢殿喫茶去 茶禪院啟用2023.11.2710中職/雄鷹擴編選秀投手為主 王躍霖成牛棚領袖2023.11.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塞北羅漢】明代彩塑壁畫雙絕【天人禮讚】敦煌壁畫飛天藝術【無上菩提】八大菩薩曼荼羅 作者其他文章【千年瑰寶】喀什米爾佛教壁畫【本生故事】巴爾胡特欄楯浮雕【鍛鍊健腦】運動強健心理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