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肇隆國防畢典演講 勉勵醫學生「專注一個目標」

陳玲芳 |2023.06.10
2407觀看次
字級
陳肇隆今(10)日上午在國防醫學院以「一個醫療工作者的養成與社會關懷」為題發表演講,分享他一路走來在台灣開展肝臟移植與醫援海外的經驗,勉勵醫學生「專注一個目標,即可成為終身志業」。圖/國防醫學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身為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陳肇隆今(10)日上午受國防醫學院院長查岱龍之邀,以「一個醫療工作者的養成與社會關懷」為題,於應屆畢業典禮中,進行二十分鐘專題演講,分享他一路走來在台灣開展肝臟移植,從養成教育訓練,到深耕台灣、立足國際、醫援海外的經驗,勉勵醫學生專注一個目標,即可成為終身志業。

「我想,任何領域都一樣,只要下工夫,就會產生興趣。當時,我依稀覺得肝臟外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最大的突破會是『肝臟移植』,因為這樣的機緣,肝臟移植就成為我這一生醫療生涯的志業。」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對著台下醫學院畢業生說。

備取醫師當院長

54年前,陳肇隆考進高雄醫學院,開學第一天就被推選為班代表,於校慶運動會繞場,向師長致敬。他回憶當時設計的班旗,簡化的顯微鏡代表「醫術」,加上白色的「愛心」和紅色的「赤誠」。1975年,他當醫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兩個月的山地醫療服務,揹著藥品和簡單的醫材,走遍了屏東霧台鄉的6個村落,從而激發了他從事醫療工作的熱情與使命感。

圖/陳肇隆提供

在山地醫療服務時,偶然聽到王永慶董事長創辦的長庚醫院,將在一年後開幕,等到報上出現長庚醫院徵求住院醫師的分類廣告,學生時代就立志從事外科的陳肇隆,到台北應考時嚇了一跳,外科R1居然是200多人爭取6個名額。一個月後,他接到「備取」通知,也藉此勉勵畢業同學:「一個備取的R1,27年後可以當上這個醫院的院長,持續13年,可見只要努力,就有公平的機會。」

圖/陳肇隆提供

台灣第一個走上國際舞台的外科醫師,是台大的林天祐教授,他因為首創的「手指切肝法」,在40多年前就有機會,應邀撰寫英文教科書的章節,由於當時台灣尚無專業醫學插畫家幫他畫手術插圖,透過他的學生、也是陳肇隆的老師推薦,找上陳肇隆。當時他還是第三年的住院醫師,沒看過肝臟手術,為了把圖畫好,只好把相關資料都找來讀,包括肝臟解剖學等。

換肝佳話登銀幕

1984年陳肇隆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並率先採用「腦死」定義,促成台灣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韓國早了10至12年,促成台灣器官移植醫學的蓬勃發展。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一肝兩受」的分割肝移植手術。

圖/陳肇隆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全球都還沒有活體肝移植,日本東京大學肝臟移植小組,在兩年間6度來台跟陳肇隆合作動物實驗。兩年後Makuuchi教授在日本開展肝臟移植,邀請陳肇隆指導手術。而此台日合作佳話,在日本廣為流傳,先是透過漫畫,後來寫成小說,書名「孤高的手術刀」,由於漫畫和小說暢銷,又拍成同名電影。

陳肇隆的精湛醫術,在日本廣為流傳,「孤高的手術刀」成為暢銷漫畫和小說,又拍成同名電影,將台日合作的佳話,搬上大銀幕。圖/記者陳玲芳


30年多來,陳肇隆領導高雄長庚團隊,在肝臟移植領域創立多項台灣、亞洲及全球的肝臟移植紀錄,並在活體肝移植,維持「全球最高存活率」之一。肝臟移植在高雄長庚,是例行的常規手術,每星期都有2-3例。2012年,陳肇隆帶領團隊達成1000例肝臟移植手術。「到目前,我們完成2300多例,其中活體肝移植占88%。」

醫援國際不藏私

自1992獲選為高雄醫學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起,陳肇隆即獲獎無數,並以「醫療不藏私」的理念,積極協助國內外醫學中心,發展肝臟移植高端醫療,並熱心投入醫援國際。

陳肇隆於2011-2023,擔任星雲大師醫療團隊召集人,星雲大師曾以「換肝之父」墨寶相贈。圖/陳肇隆提供

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LTS) 把第一個終身成就獎,頒給全球開創肝臟移植的美國Pittsburgh大學Starzl教授,也是陳肇隆的老師,Starzl老師得獎26年後,這個美國主導的醫學會,也頒給陳肇隆相同獎項,讓他備感榮幸。

陳肇隆受國防醫學院院長查岱龍之邀,對應屆畢業生發表演說,會後受贈感謝狀。圖/國防醫學院提供

Starzl老師說,醫學的歷史通常是「昨日認為不可思議的,今日也難以達成的,明日往往成為常規」。陳肇隆遵從老師身教,將「肝臟移植」當作「一生志業」,他也以此勉勵在座的畢業同學,在醫療生涯,只要設定目標、聚焦專注,然後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那就夠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