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中暑 大熱天也會心肌梗塞

陳玲芳 |2023.06.08
2495觀看次
字級
醫師指出,當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指出,在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接近三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為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一如往常炎熱的夏天,晴空萬里,碧藍的天空下,灼人的陽光,稍微晒久了一些,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約莫接近中午時分,遠方傳來救護車的聲響,一位70餘歲男性,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被送到急診室,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若不治療有高達三成以上的死亡率,非常危險。

所幸,經由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團隊快速啟動緊急心導管手術,患者阻塞的心臟血管順利地被打通,並放置了血管內支架,經過兩個星期密集治療,已經順利出院。

「人家說心肌梗塞都是天氣冷、寒流來的時候發作,為何我先生會在炎熱的夏天,發生心肌梗塞?我還以為是天氣熱、中暑昏倒。」

蘇彥伯說,心肌梗塞或是急性冠心症,通常是因為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因為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原因逐漸的退化,產生斑塊堆積在血管內皮中造成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的缺氧,以及胸悶、胸痛的症狀。日積月累的斑塊,若不幸造成冠狀動脈血流的急性阻斷,甚至可能會造成休克或猝死。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指出,冬季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但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為急性冠心症而至急診的人數,一樣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圖/國泰醫院提供

一般而言,冬季氣溫度驟降,容易造成血管收縮甚至是痙攣,這時原本狹窄的血管會變得更嚴重,而引發出急性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社會大眾普遍覺得心肌梗塞大多發生在天氣冷的時候。確實,根據國內外的流行病學研究,冬季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但在另一方面,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為急性冠心症而至急診的人數,一樣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

「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蘇彥伯表示,依照學理來說,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而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現象。他指出,在某些病人身上,過度「脫水」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醫師提醒,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圖/pexels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高溫,相當多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持續悶熱的室內環境下,都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建議室內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26-27℃上下,不但省電,還可避免因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

目前的台灣天氣,常常趨於「極端化」型態,氣象播報不時有破紀錄高溫,或是日夜溫差變化劇烈的情形,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可不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