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聽音 漏水快篩

文/Charlie |2023.06.07
483觀看次
字級
圖/Charlie

文/Charlie

在台灣,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質可以使用,非常方便,都是靠地底下的水管線輸送各家家戶戶中,但你知道,其實在台灣有一群約80幾位的「聽音員」,在夜幕低垂的時候,一步一步走在路上,揹著機器、戴著耳機、沿街收音,透過多年的經驗來去判斷水管線是否正常,或是有漏水情形發生。這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工研院透過「智慧管網行動洩漏快篩預警系統」,整合老師傅的經驗,以及AI智慧漏水音診斷模型,幫助老師傅提高辨識率以及工作效率。

聽音員之所以會需要在晚上出勤,是因為白天的環境太過複雜,晚上的環境音相對減少很多,而且晚上車流量低,相對安全。開發此項設備的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研究團隊,之所以會開發「智慧管網行動洩漏快篩預警系統」,是因為在幾年前團隊偶然發現台灣水洩漏檢測都是仰賴僅存的80幾位聽音員人力檢測,若能夠加入AI科技,就能夠幫助到台灣的檢測市場、減輕聽音員的工作負擔。

洩漏檢測 舉一反三



工研院團隊在早期曾協助高雄氣爆時,進行石化管線洩漏檢測,對於檢測管線並不陌生,但從石化管線監測轉變為水管線,其實相當不容易,像是檢測以及分析方法都需要重新學習及摸索。團隊也跟著聽音員一起蒐集聲音,並將電氣箱、車輛等等環境音排除掉,以建立聲音的資料庫、利於水洩漏監測評估,到目前為止,已收集數萬筆資料,及400多處的開挖紀錄,準確率高達9成以上。

此項技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除了水管線以外,在地底下埋藏的管線五花八門,諸如水、電、瓦斯、電話線、光纖等,都是靠我們的腳下管線輸送,當管線出現破損疑慮時,就必須要進行地面開挖,才能夠修復管線,而透過工研院技術「智慧管網行動洩漏快篩預警系統」的導入,能夠協助提高檢測精準度,進而能夠降低因為地面開挖而造成的人民用路不便頻率。去年918花東地震時,工研院團隊也有派員前往協助,快速診斷25處正確的供水管線異常點,加快當地搶修管線效率、復水。

聲波技術 資源應用



此外,該項技術還可以像吹直笛一樣,發出主動式聲波技術,當聲音遇到不同的破口,就會傳回不同的聲音,以利找到疑似水洩漏之處,地底偵測距離最長可達150公尺。當辨識系統數位化後,聽音員只需帶著機器在路面蒐集聲音,把聲音存到系統內,並透過AI輔助判斷是否有異常,再結合GPS系統進行開挖工程,大幅提高效率。未來也預計推廣將系統布建在民眾的居家水表,融合質量守恆及三角定位的概念,藉由分析水表的壓力、流量等進行漏水監測,讓水資源應用更有效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