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為自己和別人亮起燈

文/黃羿瓅 |2023.06.05
625觀看次
字級

文/黃羿瓅

生活中少不了燈,每年燈節還能逛燈海、放天燈……而燈除了照明、數大壯觀外,還有別的意涵嗎?

白天,燈是一種裝飾性存在;夜晚,則有代替陽光的使命,更具存在價值了。天黑後需要路燈照明,否則伸手不見五指,除行車安全有顧慮,四周的漆黑也會使人心驚膽戰;甚且,因為燈,我們在太陽下山之後,仍可瞧見許多美好事物、進行喜愛的活動。

其實,每個人也可以是一盞燈。點亮後自我照明,也放光芒於大地,成為善的靈魂、善的循環。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漢朝的韓信年輕時貧困落魄,天天為生活發愁,常在河邊釣魚果腹,但他技術太差,總是填不了肚子。那時有幾位漂母,即洗衣婦,在附近洗衣服,其中一位見韓信有氣無力的,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一些,就這樣連續十幾天。

後來那位漂母要回鄉了,韓信承諾,日後一定重重報答她。雖然漂母並不圖他報恩,但他堅信以自己的天分及努力,定有成功之日。果然,之後韓信助劉邦擊敗項羽,受封為王,而他也實踐諾言,以千金酬謝漂母。後人便用「一飯之恩」形容受人微小的恩惠,以「一飯千金」比喻報恩之厚重。

漂母為善,為青年韓信點亮了燈;韓信不放棄理想,奮發研究兵法,也為自己點亮了燈,並以重金報恩,給已經年老的漂母生活保障。這便是「交互的善行」,是光與光、燈與燈的聚集,展現出來的亮度和強度,巨大無比。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必會疲累或力有未迨,故應彼此扶持,求助於他人也並不可恥。就好像「管鮑之交」,鮑叔牙幫助貧窮的好友管仲,極力舉薦其才,實屬知己明燈,亦是善行。

又如東漢崔瑗的〈座右銘〉,講述了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和立場。首四句「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便提到施恩於人不要記掛在心上,接受別人的恩惠則萬不可忘。

〈朱子家訓〉亦有言:「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告誡子孫,不可一直記掛著曾施惠於人,但受到幫助一定要銘記在心。此外,做了善事也別大肆嚷嚷,深恐別人不知道;行善唯有真心,沒人看見也無妨,那才是真正的善行。

做為有一身能量的發光體,自然是要散發熱力「亮」起來,才得見其最大價值。正向、奮鬥、行善,就是亮起自身這盞燈,發揮自己的才能及光芒,點亮自我,也照亮別人,更照亮許多有意義的夢想!

不管大燈、小燈,至少要做到「亮燈」的動作,否則徒具外形,沒有社會功能與服務的價值,就太可惜了;而也唯有照亮別人時,自己才能得到幸福感及更多的肯定。當你服務、付出和奉獻時,並不是失去,而是獲得,是雙贏。

試想,當大大小小的燈都亮起來,交會四射,展現出來的力量多麼神奇!有「交互善行」的社會,是溫暖的、有希望的,可以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