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報》實踐緬懷星雲大師

文/張裕亮(佛光山南華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雲報》指導老師) |2023.06.01
603觀看次
字級

文/張裕亮(佛光山南華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雲報》指導老師)

佛光山開山祖師、本校創辦人星雲大師頃於元宵節住世緣盡,淨業圓滿,安詳示寂,享耆壽97歲。對畢生提倡「人間佛教」,力主入世佛教的星雲大師來說,透過文字、影像傳播途徑弘揚佛法,從早期創辦的《覺世》旬刊、《普門》雜誌、佛光出版社,以迄於《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並舉辦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與華文文學星雲獎等過程中,都使得佛法更為普傳、深植人心,正所謂「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來校任教前,個人雖廁身新聞界十餘年,但因緣未足對佛光山諸多媒體接觸不多。之後,2000年告別了台北新聞界飄泊闖盪的生涯後,南下嘉義任教,系上交付我開設的課程,除了採訪寫作及新聞編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傳播學系同學定期出刊實習報紙《雲報》。

因緣殊勝,《雲報》報頭二字就是1999年3月30日創刊時,承星雲大師賜題墨寶。

我個人接手指導《雲報》,是從2000年10月17日發行的第11期開始。接手後,我仿照報刊制訂組織編制及編採流程,設立成員編組各司其職,同時定期召開編採會議,準時出刊。在報導內容上,每期4個版,除本校要聞、校園及人物報導,並跨出校園觸及鄰近社區報導,既扮演溝通輿論平台,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暖心故事 培植感恩惜福

歲月荏苒,迄上學期末《雲報》已發行到第185期。回首近23年、指導發行175期的實踐歷程,《雲報》除了訓練同學的專業編採素養,強化說故事、寫故事的能力之外,與佛光山結緣的事例更不勝枚舉。例如,早期報導星雲大師親臨佛光山嘉義會館動土典禮,專訪時任本校執行董事兼《人間福報》創報社長暨發行人依空法師分享經營《人間福報》的甘苦點滴,以人物側寫本校宗教所所長覺明法師負笈印度苦讀過程,報導校內南華學舍茹素聽經的靈犬「來福」故事,驗證萬物皆有靈性,以及每年例行的百萬人興學行腳托鉢,近期則為疫情期間本校新生前往佛光山本山參與成年禮,和上學期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偕同圓福寺義工們,提供的三十元素食愛心便當報導。

透過暖心故事的報導,《雲報》讓同學在編採過程中,更加懂得惜福感恩,更加了解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百萬信眾對本校的護持。就如同星雲大師贈予《雲報》創刊號刊載的發刊詞:「施不甘願是劣等施,濟貧救苦是下等施,急公好義是中等施,施捨真理是上等施。」我也以此鼓勵自己與同學們,努力在《雲報》的報導過程中,體悟「施捨真理是上等施」的精義,進而將真善美新聞報導普傳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