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星雲大師的書緣

文/劉廣濤(中國工人出版社‧星雲大師書籍責任編輯) |2023.05.31
779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劉廣濤(中國工人出版社‧星雲大師書籍責任編輯)

2023年2月5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彼時竟傳來了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我一時疑為「謠言」,因為未看到佛光山的正式消息,並不信以為真。但是,微信朋友圈認識的朋友相繼轉發,我也遲疑了,一時難以相信。

2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指導組副組長葉小文通過「望海樓劄記」微信公眾號發佈長文〈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憶星雲大師〉。文末,葉小文專門記錄,該文寫於2月6日凌晨。在文中,葉小文回憶了與星雲大師交往的點滴故事,文字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而我與星雲大師的緣,則屬於書緣。

一、雪‧緣

作為一名編輯,之前從未想過能有機會出版大師的相關圖書。而且,我想大師是一個著名的「作者」,怎麼看上我這樣一個剛入行的小編輯(實際上大師怎會存此想),用佛家的話說,就是緣分還不夠。

緣分還是不期而至。

2015年10月,我社同仁去台灣參加書展,看到大師的著作擺滿書店大堂,驚訝於講佛學的書籍竟可以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因我之前表達過對此列選題的興趣,領導便鼓勵我不妨一試。

於是,我就給星雲大師的微博寫了一封信,表達了真誠合作的意向。未想到對方很快回覆,並讓我聯繫上海大覺文化公司的執行長符芝瑛女士。這麼快的回覆燃起了我心中的希望。

2015年10月中旬,我接著給符女士寫了一封郵件,對方的回覆中雖有婉拒的意思,但我並未放棄。接著寫了第二封郵件,並再次表達了我們合作出版的強烈願望。符女士為我們的誠意打動,說正好過幾日來京,可以見面聊一聊,並約定了會面的時間、地點。

我當時剛入行一年多,並不知道該怎麼談,就和分社的葛忠雨主任一起去。

2015年10月30日,北京,適逢大雪。我們冒著大雪前往通州區金融園,和符女士見面。從上午9點到11點半,我們雪日品茗,開懷暢聊。符女士見我們誠意滿滿,便初步答應合作。我們心中不勝欣喜。通過此事,我想起一個佛家典故:慧可為求真法,心寧,立雪斷臂,終於得到達摩祖師的真傳,成為禪宗二祖。吾輩雖未有如此之決心,但心懷赤誠,終能感動上蒼,於蒼茫中結此書緣。

2015年11月中旬,符女士給出了具體的合作條件和書稿名稱。我們將六本書的內容合成三本書,並重新定名(選題名稱)為:《星雲大師:知足就是圓滿》、《星雲大師:隨心.隨喜.隨緣》、《星雲大師:有樂於身,無憂於心》。在之後的編輯過程中,葛主任和我有感於大師圖書內容的豐富,我們認為書名應該更入世,更通俗化,於是將其重新分類整理,提煉主題,將書名改為《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能忙能閒生活禪:星雲大師談心的妙用》、《人生相逢即是緣:星雲大師談處世之道》,分別代表「修慧」、「修心」、「修事」,同時設計了禪味十足的封面,並在書中放入一些插圖(李蕭錕、豐一吟繪),這樣既符合圖書的內容,又符合廣大讀者的心理需求,最後的銷售成功已證明了這一點。

二、慧‧緣

大師一生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歷盡坎坷,集世間眾苦於一身,他有很多感悟人生的經典語錄,加持眾生的生活哲學,可謂著作等身,幫助太多世人破除了心靈的迷障,獲得了生命的自由。數年過去了,每每看到大師的這些語錄,我仍然猶如醍醐灌頂,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能看得清、悟得透、放得下了。

比如,當今社會,大家都表示「很忙」,身心俱疲,但大師卻告誡:「凡事只要在心甘情願下,工作起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很快樂,因忙中無是非、忙中無煩惱,忙的定義是快樂。」

對於工作,大師教誨我們:「成功的人,凡事想辦法;沒有用的人,凡事講理由。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想辦法,不要講理由。」對待遭受的不公,大師告訴我們:「忍是般若智慧,有接受、擔當、負責、處理、化解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沒有忍的認識,就會分別:我要不要接受、我能不能負擔、我能不能化解?有了忍的修養,就有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潛能就會增加。平時動盪、混亂、煩惱的心,經過般若智慧的沉澱,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將使我們在做人處事上更圓融。」

對於煩惱,大師開示說:「人之煩惱不快樂,皆因與人爭老大,如果肯自退做老二,則會有另一個寬廣空間。」

對於金錢,大師毫不避諱,說:「真正的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關於學習,大師提倡以人為鏡,即「別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聰明的人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糾正自己的錯誤;智慧的人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豐富自己的經驗。別人是我們的鏡子,也是我們的龜鑑。」

關於智慧,大師如是說:「智慧如同明燈,能照破愚痴暗昧;如同利劍,能斬斷煩惱根源。因此,人人要運用智慧來對治愚痴,無明的勢力才能不再延續;運用智慧才能把惡習改成善行,把惡念改成善念。」

大師佛學淵深,智慧明睿,經典語錄如恆河沙數,如今雖已捨壽西歸,但這些語錄仍將永存世間,教化後人。

三、身‧緣

在圖書編輯出版過程中,我未得機緣和星雲大師面對面地晤談,但說是無緣,卻也有緣。轉念一想,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閱讀大師的經典語錄,領悟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和宗旨,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師的智慧指引,於個人的生活、工作頗多利益,這不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深入對話,思想上的「神交」。縱然相隔萬水千山,卻又咫尺書牘,又何必糾結見面呢!

2017年下半年,我罹患重病,一度瀕臨絕境,幸有大師語錄教誨,得以度過最初的艱難時段。因平時為人處事,多得圓融,積下眾多善緣,家人不離不棄,同時得同事、醫生、朋友相助,終於轉危為安,以至於今。

大師曾說:「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而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融洽的關係。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這次與更多的人結緣,不僅改變了我個人的命運,更讓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學會了不執著、不強求、不抱怨,一切隨緣,安住自己的身心。

大師一生清貧,卻堅持弘法利生,開創佛光山,至今已在全球建設三百多所道場;大師雖已了脫塵緣,赴歸星雲,但他的輝煌業績,他的家國情懷,他的和平宏願,必將繼續永留人間,發揮光和熱。

惟願大師一路走好,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