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為家 燈塔人擁抱孤獨 |2023.05.31 語音朗讀 18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聰賜(右)跟著父親的腳步,以燈塔人作為一生志業。 【本報綜合報導】隨著電子科技發展,燈塔助航功能逐漸式微,近年不少燈塔陸續轉型為觀光活化,交通部航港局預計2027年前要達到15座無人燈塔目標,未來有一天,說不定「燈塔人」將消失。為了讓民眾能夠了解燈塔人的故事,航港局去年推出「LIGHTHOME:以光為家──燈塔人的故事」影音展,今年更推出專書,以10組燈塔人及眷屬口述歷史訪談為基礎,呈現燈塔人堅定守護燈塔、照亮航海人回家路的心路歷程;例如,即將屆齡退休的綠島燈塔管理員陳議星,奉獻燈塔40年,親曝燈塔人該如何擁有「擁抱孤獨的勇氣」。陳議星在綠島燈塔出生,繼承前兩代志業,奉獻燈塔40年。 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諸從光 把台灣當故鄉陳議星在燈塔出生、長大,祖父陳交日治時期就參與燈塔建造,父親陳元居除了參與興建,也是台灣光復後,首批駐守綠島的燈塔人;陳議星繼承前2代志業,1983年考上海關燈塔管理員,曾在基隆、鼻頭角、富貴角、綠島、蘭嶼、蘇澳、彭佳嶼等7座燈塔工作,談到退休後想做什麼?他笑說,一輩子奉獻給燈塔,連休假及空閒時間都致力於綠島文化生態文史調查、記錄燈塔影像,目前還沒想到未來計畫,只想把握與燈塔相處的最後時光。陳議星表示,「能在燈塔持久不變地駐守,唯有保持一顆平靜、且能順應萬事的心,包含將燈塔視為第2個家的決心。」他擔任燈塔人多年,錯過2個孩子出生、許多婚喪喜慶等重要時刻,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雖懷抱遺憾,卻始終不悔。陳議星在綠島燈塔出生,繼承前兩代志業,奉獻燈塔40年。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諸從光人生將近一半都奉獻給燈塔,年逾百歲的他,是全台目前還在世的燈塔人中,年紀最長的;諸從光1922年出生於中國大陸上海,1948年26歲的他,被派到台灣,原本以為只是暫時來作客,卻因兩岸政治情勢,斷絕回鄉之路,「一直留在台灣,台灣就變故鄉了。」諸從光分享,燈塔肩負發光、引航的責任,但當時沒有電,須燒煤油燈,維護環境、修繕燈器等,也要自己看著辦,24小時都有工作,每個人都要輪班,確保燈光不會熄滅;燈塔的日常休閒娛樂也很簡單,他表示,最主要的就是與同事閒話家常,因為物資較為貧乏,大家也練就一身技能,縫衣服、理髮、種菜、煮菜樣樣都會。 諸從光已超過百歲,是台灣在世的燈塔人年齡最長的一位。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燈塔王 把同事當家人「因為你愛燈塔,才能在燈塔裡面做事。」黃清榮在海關服務47年,駐守超過20座燈塔,被稱為「燈塔王」,許多燈塔主任都曾在他身邊實習過,他把生活都獻給了工作,同事就像家人一樣。1928年出生的黃清榮,原本是在廈門海關服務,但國共內戰時,他被困在南澎島,受困40多天、營養不濟的情況下,才被救回台灣,之後繼續在燈塔服務,燈塔就是黃清榮在台灣的家;他對燈塔的用心跟熱忱,以及對後輩的關心、教導,也讓所有燈塔人,把燈塔當作家。個性單純的林萬利,因緣際會下選擇一份相對單純的工作──燈塔人,他的兒子林聰賜性格豪爽,在父親的建議下考進燈塔工作,沒想到個性天壤之別的父子,卻都摯愛當燈塔守護者;當初大多數人都不看好林聰賜能撐下去,沒想到這分在別人眼中苦悶又孤獨的工作,對他來說,卻是開闊、自由的生活,「我就像一隻野鳥,去到那個燈塔,都是家。」黃清榮在海關服務47年,駐守超過20座燈塔。圖/取自「以光為家」網站 前一篇文章 相隔10年 國人不健康餘命重回7字頭 下一篇文章 台灣與歐盟合作 提前布局 6G 生態鏈 熱門新聞 01中職/王躍霖為龍貢獻大 不捨被雄鷹選走2023.11.2802中職/林華韋坦言難取捨 郭俊麟:我會繼續努力2023.11.2803黴漿菌來勢洶洶 重點整理一次看2023.11.2804京都永觀堂 回首彌陀守護眾生2023.11.2405中職/選陳文杰豪不猶豫 能補強雄鷹中線2023.11.2806中職/雄鷹擴編選秀 4投1野陳文杰、王躍霖入列2023.11.2807中職/雄鷹擴編選秀投手為主 王躍霖成牛棚領袖2023.11.28082024總統大選 藍「侯康配」、白「柯盈配」 力拚綠營賴蕭配2023.11.2409佛光山普賢殿喫茶去 茶禪院啟用2023.11.271030多年首見! 全球最大冰山移動了2023.11.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環狀大屋頂 世界最大木建築想要有氧辦公室 訂閱植栽!COP28 聚焦糧食永續 牽動農業投資決策經過他的手 朽木可雕也全球最大冰山動了 威脅航運、動物生存玉米包、茄子鞋 躍上蔬果時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