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讓海豚從此自游 動保組織現身海洋公園與公眾對話

徐郁淳 |2023.05.30
1877觀看次
字級
關注動物權利的組織「豚聚一家」、「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來到海洋公園發傳單、與公眾對話。圖/豚聚一家提供

【記者徐郁淳綜合報導】海洋公園是一個受人喜愛的旅遊景點,除了有各式硬體遊樂設施,還每天上演令人驚嘆的海豚表演。

能與海洋動物近距離接觸、拍照打卡,總是帶來短暫愉悅的享受,但我們是否思考海豚背後的故事,騎乘表演,親親臉頰、跳過圈環甚至離開大海,可能違反其天性?

豚聚一家成員黃豪賢表示,活動標語是「零表演、零囚禁」,英文為「empty the tank」。圖/豚聚一家提供

而「香港海洋公園」就是最具規模,上演動物表演的地方,因此當地關注動物權利的組織「豚聚一家」、「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來到海洋公園發傳單、與公眾對話,希望告訴大家可以多去玩機動遊樂設施,減少看海豚表演。

豚聚一家成員黃豪賢表示,活動標語是「零表演、零囚禁」,英文為empty the tank,中文譯為「從此自游」,在香港已經舉辦九年,主要訴求為所有的動物都能回到大自然裡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要再有任何的動物表演及反對圈養動物。

黃豪賢提到,大約在兩年前海洋公園就有承諾不再進行海豚表演、並關閉海洋劇場。「身為一個這麼大的機構,不應該破壞自己的承諾,希望海洋公園可以針對各種形式的海豚表演做出回應,讓海豚和遊客親親拍照,這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消費動物。」

圖/豚聚一家提供

黃豪賢表示,他認為大部分民眾都能理解傳單上的內容,活動也沒有帶來衝突,而是讓大家思考,海洋生物表演是否值得帶小朋友去看,在那裡海洋生物已經不是動物,而是「展示品」,牠們甚至表現出精神異常。

除了在海洋公園表達訴求之外,上述提到的動保組織也有舉辦讀書分享會,導讀書籍《誰偷走了海豚》,以及電影放映會,播放紀錄片《永失自由》,呼籲大家思考海洋動物背後的處境及喚起動物權利意識。

圖/豚聚一家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