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大雪紛飛的寒冬時節,只要一踏進日本岐阜縣的白川鄉,映入眼簾的是皚皚白雪覆蓋著合掌村的宜人景色,夢幻般的童話世界氣息立刻迎面而來。入夜後,點點燈光閃爍,整座合掌村落顯得更加迷離動人,宛如身在童話世界般,不忍離去。
據傳,合掌村起源於13世紀時日本源平合戰之後,當時戰敗的平氏遺族為躲避源氏追殺,舉族逃往深山山區,從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直至1935年被德國建築學者發現,合掌屋被盛讚為「極端合理」且「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足以媲美京都「桂離宮」的建築美學。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白川鄉合掌式建築村落納入世界文化遺產。
合掌式建築(合掌屋),顧名思義,是指屋頂猶如人的雙手合掌而得名,目的是為了讓屋頂能夠承載厚重積雪,因此採用60度傾斜建造,讓積雪得以自然崩落,不至於堆積而壓垮屋頂。正三角形屋頂結構堅固,能避免被大雪壓垮,屋頂房梁為東西向,可減風力對房屋的損害,延長房屋使用壽命,還可以獲得充足採光。
房屋整體構造以卡榫、結繩為主,不用一根釘子,以木結構組建,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屋頂以厚重茅草覆蓋,並以體積較大的石頭為地基,可說是真正的零碳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