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補、心 3字訣 防高溫熱傷害 陳玲芳 |2023.05.25 語音朗讀 57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如同植物需要澆水,人每天也需要喝水,夏天要避免熱傷害,更要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節氣改變,天氣逐漸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暴露於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時,將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國健署呼籲,對於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更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晒於高溫環境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字訣:「涼、補、心」。預防熱傷害3字訣1. 保持「涼」爽包括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戶外工作者,可使用個人防護用具。避免陽光直射,在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生更多的熱;在車內,勿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內 。同時加強散熱,增加環境空氣流通,或以灑水降溫、加強通風設施及採用空氣調節器。2. 「補」充分水分定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另外可依活動強度、身體狀況、氣候環境等而適度調整,但患有疾病或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除外。同時補充電解質,避免脫水、熱痙攣、無力、頭暈、抽筋等狀況;有鹽分攝取限制者,應遵循醫師建議。避免亂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專家提醒,夏季補充水分,應避免亂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圖/pexels3. 提高警覺「心」首要「留心」氣象預報,留意氣象局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晒措施。注意身心狀況,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請儘快休息並補充水分。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圖/123RF 前一篇文章 全台失智人口近32萬 專家:長者唱歌可訓練記憶 下一篇文章 重溫經典老歌 送暖失智家庭 熱門新聞 01【靄靄停雲集】 翹課2023.09.2802中職/引誘球太多非好事 容易消耗投手球威2023.09.3003中職/讓投手順暢發揮 張進德不刻意主導配球2023.09.3004亞運/世界前3都不是對手! 許皓鋐圍棋歷史首金2023.09.2805亞運/李智凱成功衛冕摘金! 再寫歷史紀錄2023.09.2806亞運/不敵世錦賽3屆銀牌 徐晧祐超級不甘心2023.09.2607亞運/1秒鬆懈 就讓林唯均錯失金牌2023.09.2608【阿三在美】 美國丈夫的午餐派對2023.09.2809亞運/第5金! 許育修、莊吉生男雙稱王2023.09.2910柚皮入菜煮茶解油膩 煉成精油除臭又防蚊2023.09.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憂鬱除靠藥物控制 穴道按摩也可改善病毒恐致併發症 專家籲快接種流感疫苗長輩筋骨痠麻痛 醫生建議保暖加復健電、熱療流感、肺鏈疫苗明日開打 醫師示警三件大事到健身房重訓 錯姿又暖身不足致肩盂唇撕裂沒過敏卻全身癢 B群不足在作怪 作者其他文章沒過敏卻全身癢 B群不足在作怪人生四季風雨 心理師陪伴你八療選手康復活力 鳳凰盃運動會展佳績4字訣選對座椅 保障幼兒乘車安全照顧失智症 移工心力不交瘁節食瘦身卻「脖子腫」 甲狀腺亢進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