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昊影業提供
圖/東昊影業提供
文/楊豫馨
法國女導演蕾歐娜瑟哈艾兒當年聽聞《玫瑰母親》移民故事,經過18年的構思才正式開拍電影,以接近當事人角度呈現這個大時代小人物的動人真相。
由法國女導演蕾歐娜瑟哈艾兒(Léonor Serraille)編導的《玫瑰母親》(Mother and Son),內容取材自她親密伴侶的真實生命故事。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一個非裔單親移民家庭三十年間建立與解構之過程,其中可觸及到的思辨議題相當多元,可大可小。
歧視思惟始終存在
一九八九年,玫瑰(安娜貝爾藍格洛尼飾)帶著十歲兒子尚(史蒂芬巴克等兩人飾)和五歲的艾尼斯(艾哈邁德西拉等三人飾)從象牙海岸搬到巴黎,投靠姐姐一家。玫瑰在旅館找到清潔工作,也與不同男人交往,想為孩子建立新的家庭,在女人與母親的身分中努力維持平衡。玫瑰鼓勵兒子在學校要爭取表現,尚成績優異讓她十分高興。然而,隨著玫瑰感情生活的動盪,兩個孩子與媽媽的親近關係逐漸崩壞,兄弟倆還必須在成長過程面對許多歧視和挑戰,試圖於法國社會找到自身的認同感……
《玫瑰母親》全片以母子三人之名分成三個大段,運用其個別視角、採順向時序演繹劇情。帶著孩子移居巴黎,原本以為玫瑰有法國版孟母情懷,不過我們看到的她在感情天秤上,愛情比重卻超過親情,對尚和艾尼斯來說著實不公平;尤其哥哥尚因為母親選擇異地工作,還是青少年的他只好兼父兼母照料幼弟,缺愛又自卑,使品學均優的尚逐漸走向偏峰。可是要去苛責玫瑰也有點於心不忍,她是條件不佳的移民第一代,為了生存只好藉女性特質向當地男性靠勢,很多苦楚也無法對兒子解釋,做不成稱職媽媽亦情有可原吧。
第二、三大段兄弟檔視角部分,導演在家庭戲外同時鋪陳了兩人與同學的人際互動。尚結交中產家庭的白人女友,艾尼斯被邀赴同學鄉間別墅度假,他兩人在歡愉表現下卻總有些忌憚和消沉內在,他們被動離開原鄉,身心該如何安頓,才能自在融入,將他鄉做故鄉?另外還有成年艾尼斯外出購物,忽然遭白人警察臨檢搜身,因為沒有隨身攜帶身分證而被糾纏許久的片段,導演似乎想以此提醒強調普世人權和移民同化的法國社會,種族或膚色歧視思惟始終存在。
提升沉淪一念之間
《玫瑰母親》裡母子三人的家庭從抵達巴黎後就複雜起來,不是有「外人」存在(例如姐姐一家、繼父或母親其他男友),就是有人缺席(外地就業母親、離開的尚),所以兩代親情會從親密走向崩解……這當中最被忽略的是艾尼斯,得不到母親關愛、眼見兄長叛逆,幸好他能冷靜隱忍地成長成熟,讓老年母親頗感欣慰。尚與艾尼斯處於同樣時空背景,要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人生的抉擇與轉向,有時候真的繫於當事人一念之間。
導演蕾歐娜瑟哈艾兒當年聽聞《玫瑰母親》移民故事,經過十八年的構思才正式開拍電影,以接近當事人角度呈現這個大時代小人物的動人真相。我們也可由此思索「什麼構成了家庭?」「母子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移民到他國成為居民的感受為何?」這部平靜敘述母子、兄弟三十年變化的作品,往內可視為探討親情愛情的家庭成長片,往外可以擴及移民、女權、種族矛盾等課題,所以在歐洲頗受注目,並入選為二○二二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安娜貝爾藍格洛尼所詮釋的勇敢任性不完美母親角色,則讓她奪得歐洲兩個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
當老年的玫瑰向小兒子說:「我用盡全力對你們好,雖然還是可能犯錯……。」他回答:「你已經盡力了!」家,不該是講道理的地方,艾尼斯以愛與寬恕,向母親、也向自己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