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向配樂大師致敬 從坂本龍一紀念影展談起

文/陳煒智 |2023.05.13
1963觀看次
字級
坂本龍一以《末代皇帝》榮獲第6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配樂。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文/陳煒智

坂本的巨大能量是屬於幽微、陰黯、沉鬱的負向,久石讓恰恰是明朗、溫煦、親切的正向;「負」與「正」是能量散射的方向,非關褒貶,也無所謂優劣。



日本知名作曲家坂本龍一病逝,國內片商盤點手中資源,開出「坂本龍一紀念專題」的系列放映,無論是膾炙人口的《末代皇帝》、《俘虜》、《遮蔽的天空》、《高跟鞋》,抑或是最近期的作品,如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九部名片一字排開,大師作品的多樣性以及其影響力,由是可見一斑。

獨有的情感交流方式

我本人並不是他的樂迷。相反的,我其實有些害怕他的作品。記得有一次,朋友在我的工作室賞玩黑膠唱盤,我自外而入,還沒打招呼,先被音響傳出的巨大能量震懾住。

不是音量,是能量。很巨大的能量。而且是讓我不舒服的能量。我連忙請友人把唱機暫停,仔細一看,竟然是名滿全球的《俘虜》電影原聲帶。

那次獨特的體感經驗,之後每次有機會欣賞由坂本龍一譜寫配樂的電影,我都會特別留意那股讓我「不舒服」的能量是否存在。

說也奇怪,還真的只要豎起耳朵靜心感受,就能捕捉到它;有時是幽幽沁滲,有時是撲面而來,但它的存在感如此鮮明、如此強大,就在那裡,毫不遮掩地散發它的能量感染著觀眾、聽眾。不管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你一定聽得見、一定捕捉得到。

一開始我還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朋友著迷於坂本龍一的音樂?後來轉念一想,正因為他的特色如此鮮明,自然而然就吸引了能感受、能欣賞這樣獨特能量的朋友。音樂沒有翅膀,但它會飛,它能飛過語言和疆域的界線,擁抱不同文化的聆聽人,讓他們凝聚出屬於自己的情感交流方式。

因此,我也開始嘗試從——不是影迷、樂迷,不是愛好者或厭惡者——而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去思索、理解這一位藝術家與他的作品。然後由這一位藝術家為出發點,擴大去看整個日本影壇當中的電影配樂家。

理論上來說,電影音樂是「配」樂,脫離了電影本身,它的首要功能、首要存在的意義就不復如常。但至少在日本影壇,好多位作曲家其實是以創作嚴肅音樂的心情和態度,編寫很容易被社會大眾或業界同行視為「只不過如此」的電影配樂。

「電影音樂」在此顯得嚴謹,顯得慎重——除了坂本龍一,還有年紀只比他大一歲又一個多月的久石讓,又或者《砂之器》的菅野光亮、再上一個輩分的芥川也寸志、團伊玖磨,與華語影壇往來密切的服部良一、齋藤一郎。作曲家們在光影交織的膠卷片格裡,各憑本事,各有發揮,塑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特殊韻味。

幽微陰黯沉鬱的特色

假如,坂本的巨大能量是屬於幽微、陰黯、沉鬱的負向,久石讓恰恰是明朗、溫煦、親切的正向;「負」與「正」是能量散射的方向,非關褒貶,也無所謂優劣。芥川也寸志縱橫古典樂壇與影壇,一九五○年代揚威國際的《地獄門》就是他的代表作,來到二十年後,他仍然寫得出《八墓村》(一九七七)這樣氣勢恢宏的經典。貴族出身的團伊玖磨也能同時創作嚴肅的古典音樂和活潑迭宕的電影音樂,李香蘭主演的《白夫人之妖戀》、岸惠子主演的川端康成《雪國》,大師全用西洋交響的作法,醞釀出濃厚醇美的東方情致。

從坂本龍一的紀念影展談起,聯想到讓不同世代觀眾留下極深刻印象的傑出日本電影作曲家,寥寥數筆,誠心向前輩大師致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