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大禮堂將從四月起,轉型成台灣第一座民間定目長銷劇場。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原是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大禮堂的空總大禮堂,四月轉型成台灣第一座民間定目長銷劇場──「PLAYground空總劇場」,包含「二條通劇匯」、「萬座曉劇場」,反映疫後湧現的中小型、迷你劇場,可望讓台灣劇場體質更健全、觀眾的選擇也更多元。
美國紐約劇場空間有大劇院聚集的百老匯,也有聚集中小型、甚至是迷你劇院的「外百老匯(Off-Broadway)」和「外外百老匯(Off-Off-Broadway)」。一齣戲可從只有幾十個觀眾席的外外百老匯演起,一路升級,最後走上給近千人看的百老匯劇院。
在文化部的協力與推動下,承租空總大禮堂打造成形式自由、座位數在三百至五百五十席之間的中型劇場,打造PLAYground空總劇場的大清華傳媒總監製馬天宗認為:「這樣規模的長銷式劇場,正是台灣劇場界長久以來亟需的空間。」
台灣是否適合發展定目劇?馬天宗認為,定目劇無法一蹴可及,需要「演化」的過程,打造各種類型的劇院、讓劇團有時間慢慢打磨一齣戲,是推動「演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