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9)日公布2023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04%,不僅連18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且又再度飆升衝破3%。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今天發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04%,再次飆破3%,是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再見3字頭。這也是主計總處進行CPI權數修訂,調高食物類及居住類等權重後,第一次發布數據,並改以110年為物價指數基期。
主計總處表示,1月CPI較上年同月漲3.04%,主因蔬菜受上年同月天候平穩之低基數影響,漲幅較大,加上今年農曆春節連假較上年提前(今年春節假期為1月20日至29日,上年則為1月29日至2月6日),採購需求及部分服務費(如旅遊團費、旅館住宿費及計程車資等)循例加價時程均較上年提早,以及外食費、肉類、水產品、蛋類、家庭用品及交通工具價格上漲,惟水果與通訊設備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若扣除蔬菜水果,漲2.88%,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 CPI),漲2.98%。
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71%,較11月2.35%漲幅再擴大,去年全年CPI年增率2.95%,創14年新高,原本主計總處預期今年1月因春節連假效應,CPI年增率會較12月上漲,但不會超過3%,沒想到1月年增率一舉衝破3%,來到3.04%。
主計總處進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權數修訂,今年年起七大基本分類中,權數上升有四類,包括食物、衣著、居住、醫藥保健類;權數下降是交通及通訊、教養娛樂、雜項類。其中以食物類權數占25.4%居首,居住類占24.2%次之,今天發布的1月CPI,即以新的權數計算方式呈現。
此次調整權數增加最多的是食物類增1.7個百分點,主因外食費支出增加,其次是居住類增1.5個百分點,主因住宅租金(含自有住宅設算)支出增加。居住類中的房租權數,也由原本的14.6%提高到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