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說,近期將邀集相關單位再把內容簡化,不排除採取機場模式,有需求者才發放、自取。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將於2月20日實施室內口罩解禁,但校園考量春節與228連假,則要等到3月6日才上路,至於校園「以篩代隔」、發放快篩劑的措施是否改變?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說,近期將邀集相關單位再把內容簡化,針對有需求者才發放、自取,但實施期程仍要與業務單位討論後再對外公布。
廖興國表示,為觀察學生健康狀況及進行校園環境整備工作,教育部將在開學後二至三周加強體溫監測、校園清潔消毒等防疫作業,定於3月6日起於各級學校、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補習班,實施室內空間原則「自主佩戴口罩」措施。
廖興國說:「學生在這個假期當中去接觸到比較多的不特定人士,只要寒假暑假一開學的前兩到三周,都還是希望學校做防疫管制,包含體溫監測,校園內外部要做清消,鼓勵學生勤洗手,因此順著這個邏輯,訂出3月6日,來實施自主佩戴口罩。」
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比照醫療照護機構和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的規定,仍「應戴口罩」。不過,教育部也允許學校考量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廖興國說:「健康中心,校車、交通車、接駁車,定位在公共運輸,比照指揮中心的指定場所,要佩戴口罩,其餘的部分回到自主原則,學校跟師生充分溝通後再去做處理,切勿在沒有溝通下,老師就硬性規定,容易造成管理上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