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現今賭博已經不再侷限於實體的投注站或賭場,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網路下注。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開設「賭博門診」,幫助民眾取得治療資源。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蘇璿允說,以往人們認為賭博難戒,不但賭博者自己想戒賭常常不得其法,家人也對他們束手無策。但現在醫學發展進步,不但「嗜賭症」成為醫學上正式診斷,醫界也對賭博成癮病人逐漸形成一套有系統的治療方式。
蘇璿允表示,現今賭博已經不再侷限於實體的投注站或賭場,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都能網路下注。然而,地下非法賭博帶來的危害,也因此更迅速地滲透到年輕族群中,讓不少二、三十歲年輕人,接觸賭博數年下來,已經揹債數百萬,嚴重影響家庭生計。
蘇璿允觀察,世界盃足球賽期間,許多人與因為朋友一同觀賽支持喜愛的隊伍,開始運動賽事賭博。賽事過後,或許因為嘗到押對贏錢的快感,又或想要追回輸錢的損失,不少人就此持續投入賭局。
蘇璿允也指出,股票期貨等投資方式,帶有變化快速、漲跌幅度大的刺激特性,吸引想要迅速獲利的投資客,進行當日沖銷操作;虛擬貨幣則是二十四小時都能線上交易,某些幣種投機性較高,有部分投資者的行為,也已經符合「賭博成癮」的標準。
對於賭博或高風險投資行為,與醫師討論後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有如補強大腦的「煞車」機制,有助於個案停止賭博下注,或停止高風險投資行為,讓大腦修復。圖/pexels
如何知道自己有無賭博「成癮」呢?蘇璿允說,判斷成癮的標準,不僅在於可不可以「不賭」,而是一旦開始賭博是否會「失控」停不下來,且已造成負面影響。賭博者該不該就醫?建議可用2個問題判斷:你是否曾經對重要的人,隱瞞花費在賭博上的金額?你是否曾覺得有需要花愈來愈多金錢在賭博上?只要有一題答「是」,即建議就醫評估。
蘇璿允說,個案來到賭博門診,醫師會針對債務壓力引發的孤立無援、失眠、鬱悶,甚至自殺想法,進行危機處理。對於賭博或高風險投資行為,與醫師討論後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有如補強大腦的「煞車」機制,有助於個案停止賭博下注,或停止高風險投資行為,讓大腦修復。
另外,個案也能加入團體治療,討論生活模式的改變,重回穩健的理財配置。蘇璿允鼓勵想要停止賭博者,應勇於向專業求助,「多一個人瞭解自己,可以讓之後戒斷的路,不致於走得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