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變佛寺 台版吳哥窟在楠西

江俊亮 |2023.02.03
2492觀看次
字級
萬佛寺「小普陀山」禪修公園,有「台版吳哥窟」之稱,裡面有多座石窟佛像。 圖/記者江俊亮
萬佛寺主建築體融和宮廟特色,以及《法華經》多寶塔意象。 圖/取自楠西萬佛寺臉書
萬佛寺「小普陀山」禪修公園,有「台版吳哥窟」之稱,裡面有多座石窟佛像。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台南楠西萬佛寺原本是道觀,後來轉為佛寺,過程充滿傳奇色彩。早年修建的「小普陀山」禪修公園,因有獨特的石窟佛像、鐘乳石洞,被譽為「台版吳哥窟」,隨著疫情解封,將於今年第二季採網路預約開放試營運。

萬佛寺住持法藏法師表示,萬佛寺是由為現年八十三歲的圓靚法師起造,其俗名為高英嬌,未落髮出家前,原本是一名道姑,二十歲即已學會多種道術,當時「天姑慈聖母」(西方佛母)顯化,要他濟世度眾。隨後,高英嬌道姑先在台南南化興建無極聖天宮,三十六年前,佛母又示現,指台南楠西有一塊「白鶴穴」寶地,並預言二十年後將有比丘在此修行,指示他「應為比丘興建道場」,因此開啟二十年的開山建寺工程。

道姑轉為僧眾  秉持初心建寺

法藏法師表示,高道姑於一九八七年購入萬佛寺第一筆土地之後,神蹟不斷,不時有人受「感應」前來捐獻護持。更神奇的是,道姑在佛母旁的「金童」指引下,修建了「小普陀山」禪修公園。

這處禪修公園,是以印度「補怛落迦山」(普陀山)景色為基調,融和天台宗造景,園內的草木、瓦石、亭台、池橋、洞窟等,都是由「金童」指示道姑安置或種植,成為一處充滿懷古靈氣的宗教聖地。經過多年的修建,禪修公園內巧奪天工的石林、樹抱城牆、石窟佛像、斑駁古城、石壁雕刻,以及渾然天成的鐘乳石洞,都有著濃濃異國風情,因此有「台版吳哥窟」之稱。

一九九四年,高道姑依止心田長老披剃,法名圓靚,成為台灣極少數由「道姑」轉為「比丘尼」的出家人,並持續修建萬佛寺。

到了二○○六年,萬佛寺已建至第三殿,此時距佛母先前預言的二十年已到,然而頂殿塔群尚未完成,加上圓靚法師的體力已大不如昔,於是生起尋找適當比丘接任的念頭。

一場晤談結緣  因緣不可思議

在道喜法師的引介下,圓靚法師與素昧平生的法藏法師晤面,當時法藏法師為屏東滿州千華寺住持,兩人晤談不到三小時,圓靚法師將修建二十年的萬佛寺及林園,無條件交付給法藏法師所屬的僧伽林比丘僧團經營。

法藏法師表示,他接手「千華」、「萬佛」二寺,因緣不可思議,他認為「千華」是因,「萬佛」是果,且萬佛寺主建築體底層具宮廟特色,上層為佛教《法華經》多寶塔建築,其建築工法樣式舉世罕見,相當殊勝。

萬佛寺大殿有「二佛並坐」佛像,引自《法華經.見寶塔品》,佛陀說法時,忽有寶塔從地踴現,懸於空中,塔中為多寶佛穿越時空而來,邀請佛陀入塔並坐,證明《法華經》所說的真實不虛。

此外,大殿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前,有昔日圓靚法師為道姑時供奉的「西方佛母」及「金童」二神像。法藏法師為感念圓靚法師留下的弘法場域,園區內仍保留有升龍觀音、八卦亭、土地公廟等道教文化。

法藏法師表示,「小普陀山」禪修公園因疫情而關園,預計今年第二季採網路預約方式免費入園,為了保持入園秩序與心靈品質,訪客除需完成網路登記預約,因園內奇石林立、小徑崎嶇,因此預約者必須先自行購買保險,且在入園前先聽簡報與園規;由於鐘乳石洞已有蝙蝠進駐,也請訪客勿干擾蝙蝠生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