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xabay
文/星雲大師
出家人的第一個常住是剃度的常住,第二個是參學的常住,甚至受戒也有受戒的常住。剃度、參學,都還不算真正的出家人,受戒以後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戒常住是真正法身慧命的地方。過去的高僧大德,一生引以為榮的,就是自己在哪裡受戒,等於是哪一個學校畢業的,如台灣大學畢業的、或什麼學校畢業的,有此分別不同。
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你們在佛光山受戒,有什麼殊勝的因緣,我們都不去提,但現在你們要出堂了,假如沒有受戒,做錯了事情,還可以原諒,人家頂多說:「他還沒有受戒,剛出家,不懂。」而現在已經受過戒,出家人的教育算是完成了。完成一個出家人的手續、程序以後,該怎麼做呢?我現在把我在佛門裡六十多年,所觀察的一些出家人不如法的地方告訴你們,希望你們將來在應世,面對社會、世間時,能記住你在受戒臨下山前,我曾經和你們講過什麼話。
一、我非常不喜歡一個不威儀、不莊嚴的出家人。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出家人就是要講究威儀。有人會問:「天氣很熱,要穿那麼多衣服嗎?為什麼不穿短衫就好了?」你看過主教、神父、修女穿過短衫嗎?在公共場所,神職的衣服脫了,就不是修道人。
莊嚴拈香 感動居士
不要以為時代在變遷,就可以方便,像現今在街道上,四處可以看見出家人穿拖鞋、短褂、圍圍巾、撐陽傘,甚至揹背包,在路上奔跑、趕火車、趕汽車,真難想像。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舍利弗、目犍連之所以從外道那裡來跟隨釋迦牟尼佛學道,就是看到阿說示比丘走路的樣子很莊嚴。在青海有一個湛山寺,是一位姓王的居士勸募搭建的,他也是因為看到倓虛大師行四方步拈香,感動於「儒家禮儀盡在此中」,故而籌款搭建寺院。
昨天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參加佛誕節慶祝活動,烈日當空,多少出家人戴了帽子,甚至主法的法師一面披搭著紅祖衣,一面戴著帽子,真不知道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坐在我前面的吳伯雄會長,從〈爐香讚〉開始,一直坐到誦念《心經》、佛號,接待人員遞帽子給他,他說不要;澳洲的市長也坐在那裡,他們從澳洲有帶帽子來,可以遮陽,有人遞給他,他說:「我有!」他也不戴。在我身旁的天主教馬天賜神父也不戴,跟我坐在同一排的官員也沒有人戴帽子,但是,坐在另外一邊主法的大法師卻都一個個戴起帽子來。我們的肉體這麼寶貴嗎?
衣冠整齊 端正穩重
你們從電視上看到教宗出來,那麼熱的天氣,仍然穿著一件一件的法衣、戴上高高的帽子,他不熱嗎?誰叫你出家?誰叫你做主教?誰叫你做神父呢?我們也一樣,誰叫你做比丘?誰叫你做比丘尼?所以,我希望你們在任何時刻都能衣冠整齊,除了在私居、在寮房裡面。
我自己過去學習,出了臥室一定要穿長衫,出了學院的門一定要穿海青,在街上走路目不斜視,不這裡看看、那裡看看,東張西望,那不是修道人的形象。火車來了、公共汽車來了,跑一下就可以搭上去,但是我不跑,即使慢個幾秒,車子就開走了,我也寧可給它開走,不跑一步,因為我是出家人,跑了很難看。
還有一次,我從揚子江到一個六十多華里外的地方,他們要給我一頂斗笠遮陽,但我想我是出家人,不可以戴斗笠。可以想見的,走了一天以後,晚上到達,我就從白人晒成黑人了。皮膚黑了沒有關係,會再變白,但是如果我給人家的印象惡劣,說我不像出家人,讓他對一個出家人失去了信心,就難以恢復了。所以,我希望你們注意在公共場所的威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