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蘋果
今天,我們要聊的動物是——歐亞水獺。牠們的外表非常討人喜愛,小小的耳朵、無辜的圓眼睛、有點像六芒星的鼻子、體型圓滾滾,組合起來就是「可愛」的代言人。
歐亞水獺分布區域極廣,亞洲、非洲及歐洲都有牠們的身影,在台灣也有零星的蹤跡出現,不過目前已經完全絕跡了,只有在金門才可以見到牠們。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想要好好觀察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歐亞水獺身上有一層防水且保暖的皮毛,可以在水中優游自在的生活,五趾間有蹼,可以幫助游泳。牠們最喜歡吃魚、蝦、蟹和小型水鳥,所以常在水中來來去去。雖然牠們有防水保暖的皮毛,但是這層皮毛如果浸在海水中過久,海水中的鹽分會使皮毛的防水保暖功能變差,需要利用淡水洗去身上的鹽分,所以生活在海邊的水獺會選擇淡水區域做為棲息地,而且還要有足夠的隱蔽性才能好好休息、躲藏,例如海邊的天然洞穴、小樹叢、亂石堆或涵洞等,都有可能是牠們的選擇。
早年,金門的小溪、河流、溪流、池埤、水庫與海岸等水域有一定的連結,歐亞水獺可以利用這些連結的水域來去自如。可是,隨著各種建設發展,將原本連結的水域切斷,再加上金門淡水資源本就缺乏,河流的水會被抽取作為農業灌溉,歐亞水獺的棲地逐漸被破壞,只能被迫移動到危險的馬路上,所以有許多歐亞水獺被來往快速的車輛奪走生命,或是被流浪動物獵殺。
根據台市立動物園、東海大學等團隊分析估算,金門現有的歐亞水獺約剩兩百隻左右,這樣的數量認真說來比起石虎和黑熊還要岌岌可危,因此,我們對於歐亞水獺的保育幾乎可以說是刻不容緩。
由於歐亞水獺是夜行性動物,所以即便是金門當地的居民,也不一定了解牠們。近二、三十年,許多熱心的專家學者藉由紅外線自動相機影像的蒐集、歐亞水獺排遺的鑑定,才讓更多人認識歐亞水獺。近幾年,牠們也成為金門的吉祥物。
只是,成為吉祥物沒有辦法保護歐亞水獺,如果我們希望牠們能快樂生長繁衍,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不養育、不販售、不傷害歐亞水獺,不可以對牠有任何騷擾行為。
二、如果到金門遊玩,記得不隨意攀折花木、傷害動植物,更不能狩獵或放置獵捕器具,如果發現不法之行為,可以撥打一九九九通報。
三、在設置有「水獺出沒」路牌的路段小心緩慢行車(尤其是夜間),減少歐亞水獺被路殺的可能。
四、豢養任何動物都請愛牠、保護牠,別隨意棄養動物,以免成為歐亞水獺的殺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