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饒富趣味的台北孔子廟(上) 文/林嘉澍 |2022.12.27 語音朗讀 9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綠意環繞的台北孔子廟。圖/林嘉澍大成殿夜景。圖/林嘉澍萬仞宮牆與泮池。圖/林嘉澍裝飾華麗的藻井。圖/林嘉澍 文/林嘉澍台灣有十三座孔子廟,歷史最悠久的當然是台南孔子廟,除了台北孔子廟是日治時期民建,其餘都是官建。當時台北的仕紳都尊稱「台北孔子廟」,而非後來官方版的「台北孔廟」。一八七五年,清廷於台灣北部設置台北城,由知府陳星聚與台灣兵備道夏獻綸督工,在城中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廟皆坐北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文廟即台北孔子廟前身,現址為今北一女,武廟現址為司法大廈,而分隔文武廟的街道昔日稱為文武街,即今之重慶南路。台北府文廟於一八七九年動工,兩年後完成大成殿、儀門與崇聖祠。隔年再由台北仕紳募款,增建櫺星門、黌門、禮門、義路、泮池與萬仞宮牆。至一八八四年完工,形成頗具規模的孔廟。中日甲午之戰,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進駐台北城後,將台北府文廟充作衛戍醫院,因人馬雜沓,牌位及禮器、樂器多被損毀,建築亦逐漸荒廢,祭孔典禮至此廢止。一九○七年,日本人為建造國語學校(今台北市教育大學一帶)、第一高女和地方法院,更逐步拆除台北府文廟,台北孔子廟的前身至此消失殆盡。文廟被拆除後,日本人於國語學校內蓋了一座五坪大的小木屋,重製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牌位供奉,並於每年孔子誕辰日開放供各界祭祀。一九一六年起,台北瀛社、大正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崇聖會」,推日人木村匡為會長,台北仕紳顏雲年、李景盛為副會長。每年孔子誕辰日,從國語學校恭迎所有牌位,到大稻埕公學校或蓬萊女子公學校、艋舺龍山寺等處,輪流舉行祭典。一九二五年,以台北崇聖會陳培根(陳悅記家族頭人,大龍峒仕紳)為中心,展開遊說工作。邀集地方賢達二百餘人,多次集會,終於在大稻埕江山樓決議,研擬具體計畫,成立「台北聖廟建設籌備處」,執行孔廟重建事宜。建廟土地完全委託台北崇聖會募集,設計則參考台南孔廟之形式。陳培根捐地二千餘坪、辜顯榮購地捐出一千餘坪,再以部分捐款購地一千多坪,捐購的土地皆在大龍峒,計五千多坪。一九二七年,台北孔子廟正式於大龍峒興工。陳培根先生所捐之二千餘坪地,實為其私人庭園,當時富豪庭園多用來招待貴客,亭台樓榭無一不缺,盡顯建築空間美學。培根先生雖然富甲一方,但為人行事低調,生活簡樸無奢,自謙其庭園為「素園」,意即樸實無華。陳家先祖大龍峒文豪陳維英,曾於圓山建一別莊,取名「太古巢」,諧音台語「癩」(骯髒之意),意思就是我都沒打掃,家裡很髒呀!幾代人的自謙相互輝映,乃大龍峒陳家逸事。台北孔子廟興工後,大成殿首先完工。一九三○年,儀門、東西廡、崇聖祠先後完工,新製先賢牌位亦完成,並於該年孔子誕辰舉行祭孔典禮,重新恢復中斷三十多年的祭孔大典,為當時地方上的一大盛事。後因財政困難,興建工程不得不暫停,直到一九三九年才全部完工,即現今台北孔子廟大致規模。 前一篇文章 【優游藝林】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 下一篇文章 【春秋雜論】士人有過 熱門新聞 01肌少症無法治療 補充蛋白質、多運動可預防2023.06.0502小約 第12度闖進法網4強2023.06.0803【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2023.06.0404芒種養生顧腸胃 消積去溼靠四神2023.06.0405電子垃圾轉廢為寶 各國出奇招2023.06.0606【愛植栽】端午艾手作 ── 炎夏必備防蚊止癢艾草膏2023.06.04073D 紙雕 從舊書彈出說故事2023.06.0708社論--大陸經濟數據造假問題2023.06.0509大樹小栽2023.06.0410金毛菊如暖陽2023.06.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光走廊】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10-9) 日本寺院與神社【優游藝林】走進林布蘭博物館【2023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高級會士聯展】花開見佛【走讀城鄉】洲美絕景 舊雙溪河步道【藏在剪紙中的故事──佛陀八相成道圖】出胎【書藝心語】只能幫不能替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史話】竹塹城都城隍廟【台灣史話】斗六門與周遭古聚落【台灣史話】台北濟南教會與李春生 (上)【台灣史話】齋教與鸞堂 斗六寺廟巡禮【台灣史話】 匠師記憶:大埤三山國王廟【台灣史話】台灣中日式風格並融代表寺廟 關子嶺古寺風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