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探究中都唐榮磚窯廠的歷史風華(上)

文/許峰源 |2022.12.21
1614觀看次
字級
霍夫曼窯內部一隅 圖/許峰源
倒焰窯 圖/許峰源
霍夫曼窯外部 圖/許峰源
紅磚事務所 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位在高雄三民區同盟路愛河旁的中都唐榮磚窯廠,前身是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興建於明治三十二年(一八九九),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日治時期以前,台灣各式建築所需要的紅磚多仰賴進口。日本領台後,啟動各項工程建設,必須設法生產紅磚。一八九九年,經營鮫島商行的日本商人鮫島盛擇定打狗(今高雄)三塊厝,創辦鮫島煉瓦工場,經營目仔窯,也譜下高雄首間磚窯廠的紀錄。三塊厝容易淹水,不利農產耕種,鮫島盛卻以其土質適合製磚,決定在此設廠。當時,台灣紅磚需求量大,鮫島煉瓦工場業績蒸蒸日上,也在周邊形塑特色聚落。

任職鮫島商行的後宮信太郎在鮫島盛過世後,以兩萬日圓向他的兒子鮫島廣頂下鮫島商行。一九一三年,後宮信太郎將鮫島煉瓦工場更名為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為供應市場需求,前後打造了六座霍夫曼窯,全力產製紅磚,尤以印有「T.R」標誌的一級磚聞名,高雄州廳、高雄市役所、原愛國婦人會館、武德殿、高雄中學紅樓,都是採用該工場出產的紅磚。交通方面,除利用愛河水運與鐵路縱貫線,將紅磚往南北輸送,甚至搭配高雄港,以輪船載運紅磚銷往南洋,開拓外銷市場,見證高雄紅磚製造的榮景。

然而隨著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台灣被捲入太平洋戰爭的漩渦。戰爭後期,美國為切斷日本南洋戰場補給線,派軍機轟炸台灣。高雄是聞名的工業城市,許多工廠、工業建築成為攻擊目標,磚窯廠高聳的煙囪也成為轟炸標的。當防空警報聲響起,磚窯廠無法倖免於難,周邊道路被炸毀,交通陷入癱瘓狀態,生產線也因此被迫停頓。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百廢待舉,亟待復原,民眾更是迫切想重整家園。戰後,高雄磚窯廠由台灣工礦公司接管,很快恢復生產線,民眾住屋、公共工程,皆從一塊塊紅磚搭建起來,各項產業逐漸復原。一九五○年代,磚窯場繼續生產紅磚,直至一九五七年,隸屬國營企業的高雄磚窯廠在營運上叢生弊端,無法與新興民間磚窯廠競爭,被迫售予民營的唐榮鐵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唐榮鐵工廠前身是唐榮鐵工所,乃一九四○年企業家唐榮在高雄創立,以收購各地糖廠廢鐵加工為業,是頗具規模的私人鋼鐵廠。戰後,唐榮鐵工所易名唐榮鐵工廠,很快就恢復生產線,除收集廢鐵、併購土地,還接管其他工廠,並鎖定軍方與公營單位為主要客群,業績亮眼,也因此坐穩台灣鋼鐵業的龍頭寶座。唐榮鐵工廠經營鋼鐵廠外,還跨足油漆廠、機械廠及水泥電銲廠,其中油漆廠與日本關西塗料公司合作,更創下戰後台灣民營企業與國外合資的先例。

唐榮鐵工廠收購磚窯廠後,持續生產紅磚,事業版圖觸及營造業。一九五八年起,唐榮鐵工廠出現財政危機,受國內鋼品價格走跌影響,被迫舉債擴充設備,借貸利息不斷累積,債務堆積如山。一九六二年,台灣省政府考量唐榮鐵工廠關係著台灣鋼鐵、營造業發展,決定出手接管。自此,唐榮鐵工廠轉歸省營機構,唐榮磚廠進入省營階段,持續生產紅磚。

一九六五年,唐榮鐵工廠提煉鋼鐵時,迫切需要承受高溫的耐火磚,打造爐壁、爐蓋、鍋爐。然而耐火磚多從國外進口或從民營磚廠添購,品質不一、供應鏈叢生問題,左右鋼材品質,讓唐榮鐵工廠決定自行研發,也成為磚廠轉型的契機。初期,磚廠以克難方式土法煉鋼,利用循環窯製造耐火磚,歷經多次挫折,漸漸獲得要領;同時間也派員赴美國、日本考察,尋求最適合台灣的生產模式。一九六七年,經過不斷試驗,唐榮磚廠成功研製耐火磚,並打造倒焰窯投入生產,依照不同需求,生產不同樣式的爐壁、爐蓋與鍋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