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公布,11月全球糧價降至1月來最低水準。圖為中國大陸農民在收割水稻。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出爐的幾項數據,為通膨降溫論調再添新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日公布,11月全球糧價降至1月來最低水準;同日出爐的歐元區生產者物價以及南韓消費者物價,也出現冷卻跡象。不過美國聯準會(Fed)官員仍堅持,緊縮貨幣以對抗通膨的任務尚未結束。
FAO的11月食品價格指數月減0.1%,寫下1月來最低水準,也是連續第8個月下滑,烏克蘭穀物出口協議延長,糧食供應疑慮得以緩解,小麥及玉米價格隨之走跌,加上全球經濟衰退疑慮也抑制糧食需求。
另外,歐元區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9月相比下滑2.9%,是2020年5月以來首見月比下滑;與去年10月相比上升30.8%,但年升幅小於9月的41.9%,也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能源價格急降所致,與前月相比減少6.9%,與去年同期相比雖仍上漲,但升幅已從9月的108%急縮至65.8%。
南韓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揚5.0%,但已是4月來最小增幅,也稍低於市場預期。
物價續降可能使部分家庭鬆一口氣,但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效應若要擴及零售商品,仍需一些時間。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1日表示,要抑制通膨必須進一步升息。聯準會負責監管的副主席巴爾也說,儘管聯準會本月可能放慢升息步伐,但收緊貨幣政策的工作尚未結束。
威廉斯說:「關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現在在哪裡,明年要到哪裡才能達到足夠的限制性,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使聯邦資金利率高於通膨率,並且要足夠高於通膨率,才能從根本上給通膨帶來下行壓力。」同日,巴爾指出,貨幣政策利率目前處於限制性範圍,「我們正在研究:限制性是否足夠?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還有一些工作要做,任務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