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 鍛鍊走路體質一路向南

文/胡雪綾 |2022.12.03
13044觀看次
字級
從行政院旁省道0公里展開徒步環島。圖/吳佳璇提供
台南井仔腳是全台唯一留下的觀光鹽田。圖/吳佳璇提供
洪通的鄰居用其作品彩繪自家房屋。圖/吳佳璇提供
因拜訪陳錦煌學長,意外得知其夫人陳青周竟是大學時的藥理老師。圖/吳佳璇提供
圖/吳佳璇提供
與同行友人合影於岡山中山公園大鳥居前。圖/吳佳璇提供
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玫瑰堂,位於高雄市。圖/吳佳璇提供
鵝鑾鼻公園內美麗的草地。圖/吳佳璇提供

文/胡雪綾

2000年,吳佳璇回任母校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令同輩稱羨不已。然而為了能更細緻的照護罹癌親人,她放棄一帆風順的青雲路,去到和信醫院研究癌症治療及心理照護方法。

支援台東及離島醫療

2008年離開和信醫院,她又不循常規,自願支援偏鄉離島,長達3年多每星期花3天時間,前往台東、綠島及蘭嶼看診……「在這之前,綠島和蘭嶼固定前往支援看診的醫師已中斷好一陣子,當地人要看病就要回到本島,而台東的醫療資源也很窘迫……」

因為這段支援偏鄉精神醫療的過程,吳佳璇成為人稱:江湖傳說中的「浪人醫師」。吳佳璇豪邁熱情,性格像極了楚留香最好的朋友胡鐵花,相交友人也都知她可以為友情、道義不避辛勞、赴湯蹈火。

浪人醫師興趣真廣泛

一般而言,醫師大多一心鑽研醫學,無暇他顧休閒或興趣,但吳佳璇卻熱愛閱讀和寫作,涉獵知識範圍極廣,國際、人文、歷史、醫學、科學、地理、藝術……多有涵養,也在20年間出版了十多本著作,還在《財訊》雜誌有固定專欄。

吳佳璇出過好幾本精神醫學專業書籍,也寫了數本生活散文故事、照護家人的心得、支援921的故事及離島醫療經驗的《浪人醫師日記》,還為藥理學家張文和及精神醫學前輩葉英堃立傳,並因此入圍2006年金鼎獎最佳著作。

肯仗義拉年輕人一把

吳佳璇興趣廣泛,好友央求她去電台「代班」,她第一次主持就上手,彷彿說話聊天就是她的生活日常,許多有趣的故事和觀點,源源不斷從口中分享而出,令人訝異她的才情。

而聽到母校台大常有學生因為感情、課業因素放棄生命,她主動約著前後期學長姐及學弟妹,抽空回母校保健中心看診,在學生茫然無助的當下,伸手拉這些年輕生命一把。

遊遍路愛上徒步旅行

近10年,她任職於遠東聯合診所,2018年起,她開始分段走日本四國遍路,閒暇時除了上「四國遍路同好會」社團扒文,規畫如何分段走完遍路的88座寺廟(共1200公里路程),更不時在北北基一帶的小徑亂竄,鍛鍊出「走路的體質」──只要有機會走路,就盡量用走的。

就像「四國遍路同好會」社群主持、作家小歐所言,「與走過的路產生接地氣的感情」是一件相當迷人的事,吳佳璇也愛上用步行體驗每一段旅程的感覺。「不是沒有考慮過騎單車,但幾次騎車出發都遇到整天下雨,熱情瞬間被澆熄……想想,還是走路比較好。」

規畫分段走完台灣島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眼看著無法出國去走路,吳佳璇把目光轉回台灣,正好網路上也有年輕人藉徒步環島壯遊台灣,考量到醫師工作沒辦法連續請假一、兩個月,吳佳璇便仿照四國遍路的走法,決定分段進行「全島(而非環島)徒步行」。

從2020年10月到2022年3月,吳佳璇選擇逆時鐘一路向南,從台北行政院旁省道0公里的路標出發,利用周末和連假,分段走了約一年半,終於抵達國境之南的鵝鑾鼻。「第一次從台北忠孝西路走到桃園龜山,第二次從桃園龜山散步到埔心……平均一天徒步25公里,換算下來約4萬步。」

旅伴續增多元又有趣

雖然每次出發的起點,就是上回的終點,但吳佳璇的重點並不是在趕路,她有時會從省道切入縣道、鄉道,甚至沒有編號的產業道路,只為了去看一個老建物、歷史事件發生地、約好老朋友就近相見、去香火鼎盛的宮廟一拜……「Google Map是我最重要的地圖指標,但有時也會被它誤導走到滿腳泥濘,總之,最近的路不一定是最對的路啦。」

最有趣的是,因為在臉書上持續分享一路所見所遇,不少醫界朋友、讀者及文友,都主動表示要來應援加油或「陪走」一段,因此在過程中,醫師好友、學姐妹、親妹妹、未曾見過的網友及讀者、移居南部城市的老友、曾為吳佳璇出書的出版人……都曾成為徒步旅伴。「最開心就是在新港拜訪學長陳錦煌醫師時,意外獲知其夫人陳青周教授竟是我醫學院時的藥理老師。」

看淡得失隨時可出發

「單就走路這件事來說,有伴同行是優點,但也往往因此不能照計畫進行。」畢竟,並非每個人的腳程相當,遇到體力不那麼好的,或是同行者有人腳受傷無法繼續前行,吳佳璇會先鼓勵「再撐一下,前面就有……」,真的勉強不來,她也會適度放棄原本想去的景點。

畢竟,「徒步、接力、深度」探索全島,對公路網絡發達的台灣本島來說,是很容易一遊再遊的方式,只不過在「一路向南」結束後,吳佳璇目前已從屏東轉往台東「一路向北」,計畫徒步繞完全島,而隨著疫情陰霾漸散,未來可能台灣及四國遍路兩個行程都會是她這個「走路體質」者熱愛的行程。



如何規畫分段徒步環島

不一定要以省道徒步為限,可依照個人興趣任意停留,規畫出千變萬化的行程。

出發前建議先參考Google地圖,將預定走訪的點,連成一氣估算里程,再以每小時步行4至5公里的速率,加上每個點預計停留的時間,還有個人體力限制,進行行程調整。單日約步行25公里,但如果同行者眾,就要多預留一些休息時間。

終點則以大眾運輸工具的可近性為考量,並預先查好公車及火車時刻表。如果要過夜,就要搜尋位置適合的民宿、飯店,或有香客大樓的宮廟,並事先預定好。

出發前建議培養體力,至少鍛鍊一個月,前期每天至少1萬步,出發前2周,每天能走3、4萬步,就能安心上路。此外,選一雙好走的鞋(或健行涼鞋),查好行程中的補水點,及每日三餐會經過的飲食店,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別輕信某些環島網誌宣稱「只要帶著提款卡,就可以空手上路」,至少隨身包裡要有一條毛巾、一頂輕便防晒帽子及一件防潑水外套,還要帶一套快乾材質的內衣褲、睡衣(上衣、褲子,晚上清洗時可做為替換用),但也不建議帶太多東西,因為這些「行李」最後都會成為「肩頭的重量」。

(摘自《一路向南》一書,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