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果有嚴重貧血現象,可能是子宮肌瘤作祟,應該趕快檢查處置。圖/Pexels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31歲的黃女突然在辦公室暈厥,緊急送醫檢查,她的血紅素含量僅7g/dL,相較於一般人為11g/dL以上,已經有嚴重貧血,經轉診確認她有子宮肌瘤,是導致她貧血的主因。
阮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維鑑指出,很多正值育齡婦女都和黃小姐一樣有子宮肌瘤的困惑,擔心肌瘤惡化,又一旦切除子宮恐又有生育的問題。
張維鑑指出,統計顯示,台灣30 歲以上女性大約有1/3至1/2有子宮肌瘤,當肌瘤在極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或有異常出血時就要懷疑是否有惡性腫瘤的問題了,一般子宮肌瘤多為良性。
他說,雖然肌瘤惡性機率低,但仍要提醒若是在幾周內快速增大,就應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釐清肌瘤是良性或惡性;早期的惡性肌瘤通常以切除全子宮和雙側卵巢為主,若癌細胞擴散太快,需再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
若一般性肌瘤則視症狀的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通常要看患者是否已造成貧血,若血紅素低於11g/dL,患者會出現血氧不足,臉色蒼白、體力變差、呼吸急促現象。
張維鑑說,治療肌瘤除了開刀切除子宮,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但如果患者血紅素含量仍未見提升,或是肌瘤過大壓迫附近器官而引發嚴重頻尿、便秘等症狀,又藥物無法改善,則建議最好開刀切除。
如果是一般的肌瘤患者,且沒有出現不適應症,通常只要每3到6個月追蹤肌瘤變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