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會期間,除了學習經教戒律,亦有習禪、作務、行腳托鉢等功課,以涵養健全的僧格。圖/慧融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為紀念開山56年,日前啟建「國際萬佛三壇大戒」,恭請開山星雲大師為得戒阿闍黎,共有佛光山叢林學院及海內外別分院道場、福智南海寺尼眾僧團、大慈山萬緣寺、靈鷲山無生道場等31所友寺道場,以及壹同女眾佛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共208位戒子發心求受大戒。戒子在三壇大戒期間遵守嚴謹的戒壇生活,除了學習經教戒律,亦有習禪、作務、行腳托鉢等功課,以涵養健全的僧格。
持守大乘戒法 饒益一切有情
在此期間,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在家眾同學發心護戒,彼此增益大乘菩薩的「三聚淨戒」:遵守佛所制定的律儀,使心正直、身相端嚴,就是持守「攝律儀戒」;修持一切的善法,讓自己成長、大眾受益,就是持守「攝善法戒」;藉由行門的服務,讓自己的慈悲擴大,智慧增上,就是持守「饒益有情戒」。透過三聚淨戒,讓眾生開啟與佛結緣的契機、與佛同行的善法。
學生心得
專修部三年級/慧正
「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道難遇,戒法難逢」,這句話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內心。感謝戒常住舉辦傳戒會,期間僧格養成的課程,是為了成就未來「僧涯」的重要道路。得戒和尚開示眾人要發心、勤勞、忍耐,是每一個出家者應有的基本心態,亦是弘法道路上的重要資糧。
專修部二年級/慧達
進堂面試時,開堂和尚問道:「這件袈裟,你還要穿多久?」愚鈍的我回答:「一輩子。」開堂和尚緊接著問:「一輩子是多久?每個人的一輩子不一樣長,也許明天人就不在了呢?」
開堂和尚鼓勵道:「境界來的時候,初心、誓願是否還在呢?經常如實發願,才會有力量。」得戒和尚的「為了佛教」,正是僧青年學習並實踐的良藥。自許發願為了佛教,對於順逆境的到來,要能面對、接受與轉化;為了契入眾生的需要,要放下執著,廣學一切法,饒益一切有情。
專修部二年級/慧曦
隨著每日規律作息與威儀的逐漸養成,一日糾察師父提點「如果因為自己能達到標準而生起已度想、輕慢想,便與清淨的戒法不相應了!」此時,才看到自己的心性尚有很多需要改進和超越的地方。長養威儀、嚴持淨戒若只停留在表相,只會徒增慢心,能夠真正開啟內心的慈悲柔軟、包容謙和,才能使法水入心。
專修部一年級/王明仁
與學長負責庶務工作,經由師長耐心指導,學習運用時間、空間與人間,來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藉由護戒的因緣,從中看見自身的局限,進而積極轉化身、口、意業,漸次蛻變成清淨的習慣與性格。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第十堂課 華嚴經的圓融觀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所證之法;「佛」是證悟的覺者;「華嚴」是譬喻,用各式各樣美麗的花朵,莊嚴佛果的甚難稀有,也同時莊嚴因地裡所有難能可貴的菩薩道行;「經」指的是上契佛理、下化眾生的言說經教。《華嚴經》從東漢開始,一直為人們所重視,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華嚴經》真如自性的思想,不僅讓我們看見自身的富貴,還能知道佛教義理的超越與豐富。
時間:12月1日(四)19:30線上播出
主持: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主講: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邱高興教授(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