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防空飛彈射入波蘭,當下美聯社即報導為俄羅斯所發射。波蘭是北約成員國,果如此,北約非得對俄國開戰不可。一旦北約全面捲入,美國也非參戰不可。第三次世界大戰眼看迫在眉睫。幸好後來事實證明是烏克蘭所射,據說是為了防制俄國飛彈。美國總統拜登也立即出面澄清,終於平息戰火謠言。
事情過後,美聯社開除了該名記者。但該記者辨稱:是聽信了美國情報部門的消息。然而美聯社當然知道這消息的嚴重性,以及誤假消息所導致的後果嚴重。而烏克蘭總理澤倫斯基仍堅稱,飛彈是俄國所射。
這件事之所以重大,乃在於它突顯了當今世界和平的脆弱。事實上,如果烏克蘭是有意為之,刻意製造衝突,有沒有可能引爆世界大戰呢?也就是說,如果烏克蘭防空飛彈不是為了防俄國導彈而射,而是有意製造,那麼世界會不會上當,真的打起來?萬一烏克蘭在某些戰場截獲了俄羅斯飛彈或坦克,以此攻擊北約,有沒有可能製造新的事件,把歐洲捲入戰場,讓戰爭情勢逆轉呢?
這是有可能的。任何一場戰爭的參戰各方都各有算計,謀略所致,真真假假,難辨真偽。如今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已日漸減少,拜登甚至要求烏克蘭要自立自強,這同一開始要發動全世界一起參與制裁,已不可同日而語。澤倫斯基若算計把歐洲拖入戰局,也是意料中事,否則他已無勝算。
相對的,北約諸國也知道這謀略,因此一開始即與俄羅斯保持溝通管道。法、德與俄國,對重大危機都有進行即時的控管。美國也未曾斷了美俄緊急軍事溝通管道。也幸好有這些危機預案,第三次世界大戰才得以避免。
烏克蘭這件事帶給台海兩岸的最大教訓乃是:無論兩岸如何政治對立,但保持一個溝通的管道,一個可信的,可以互相查證的管道,乃是必要的。要知道台海只有一灣淺淺的海峽,現在軍機常常飛越,互相巡演,若是突然爆發衝突,或雙方軍機在某一次意外中,擦槍走火;或發生意外需要緊急降落,而被視為是攻擊,爆發全面衝突,都是非常危險。
更重要的是,一如烏克蘭,如果有任何一方的陰謀者,想藉機升高衝突,以謀取個人權位利益;或點燃兩岸衝突,引爆台海戰爭,讓亞洲陷入戰火,以此謀取美國的經濟與軍事利益;甚至如日本,藉機改變亞洲地緣政治;那麼,這個引爆戰爭的導火線是誰策動的陰謀?是大國大謀略的一部分?還是小國拖大國入戰局的陰謀?或是大國決戰的開端?
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冷靜的溝通管道。在兩岸之間,先設下彼此可以查證的機制,至少在危機發生時,管道保持暢通,立即有效查清楚真相,才有判斷的基礎。唯有如此,兩岸才能免於出乎意料,卻不可收拾的後果。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烏克蘭戰爭帶來的教訓。畢竟,戰爭的發生不是只有影響雙方,它將牽動全局。台海安全牽動太大了,從美國、日本、韓國到東亞、南亞諸國,都受影響。誰會埋下陰謀,不容易判斷。為避免誤判,尋找真相,兩岸之間,一定要保持溝通管道,進行危機控管,這才是長保和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