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yapei
圖/yapei
文/司馬川
現代的生活,不論是走在路上或是坐在車裡,如果知道目的地卻不曉得怎麼去的話,相信大家一定最先想到導航,而且是靠天上來幫忙的衛星導航,雖然有少數腦筋比較不靈光的導航,可能把人導到荒郊野外、墓地或是沒了路,但是多數的導航通常是可以滿足眾人需求的。
耗資甚鉅 強者天下
既然是衛星導航,就少不了需要先把衛星射到太空上,然後再讓人們使用,這樣的邏輯是沒錯的,但是究竟要放幾顆衛星才夠,然後現在總共有多少衛星可以幫我們來當路徑引導者呢?
目前在世界上可以發射衛星的都是超級大國為主,加上地球這麼大、又是圓的,所以不是一、兩顆衛星就可以涵蓋到世界各地,因此需要很多資源、金錢或人力來發展,來研究發射到太空的火箭,再加上能夠製造衛星,而且衛星裡面能夠處理資料計算的能力,有這樣才能說是有機會發展導航的衛星系統。
4大系統 各有擅長
也因此衛星導航系統,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提供地面接收裝置,來搞清楚地球上各地點的位置還有空間所在,英文名為GNSS,以現在天空上來說,完整的衛星導航系統有4個,包含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俄國的GLONA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中國大陸的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歐盟的GALILEO(伽利略定位系統),除了中國大陸的有30顆衛星,其他3個系統都是24顆衛星所組成,這樣才夠把整個地球每個地方涵蓋在其中。
上面的各大系統,要能夠做到定位每個地點的經緯度,而且誤差範圍不能超過10公尺,這樣才可以讓定位出來的資訊不會太差;這幾個系統中,我們主要是以美國的GPS為主,因此手機或是衛星導航的裝置,幾乎都以此為主。當然,除了上面4個國家或聯盟外,其他也有包含印度和日本也積極發展太空科技,但是目前都是較小規模的區域型定位導航系統,例如日本有QZSS系統(5顆衛星,可以輔助GPS),印度則有IRNSS系統(目前有7顆),都是當地上空小區域的定位為主。
圖資科技 最佳後援
當然天上有衛星,要進行定位的話,地面上就要有可以接受的設備或裝置,才能夠讓你我直接使用,來進行導航的工作,因此包含汽車、火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手機、平板或導航機等……,都可以開啟GPS功能,不論在哪兒,坐車、開車、騎車或是用走的,都可以因為有衛星導航而順利到達目的地,而且衛星連結是不需要使用網路,直接可以連上的,而有些系統希望開啟網路或WI-FI,主要則是希望經此輔助能夠讓定位更為精準。
最後,我們要了解的是,光靠衛星只能確定某些地點的經緯度和高度(高度的精準度還不是太強),因此衛星導航需要配合地圖資訊,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圖資,讓人們所熟悉的馬路名、景點、公共場所等轉換為精準的經緯度,才能結合接受的衛星資訊,來為大家進行導航,而且光是蒐集圖資這件事就工程相當浩大,尤其每個地區的房子或地形地物等,可能會隨著時間,要與時俱進的跟著修正,再加上每個導航系統的路徑提升等,也需要進行程式撰寫,因此當我們在使用衛星導航時,可要在心中好好感謝這些無時無刻努力的人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