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露
看似單純的田間工作,其實蘊含許多科學道理在裡面,務農經驗豐富的老農夫們,憑藉著多年的農作體驗,及先民流傳下來的學問,在土地上實踐著。
蜂螫蟻咬 隨手自救
以下舉幾個例子:野外工作的農夫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蟲及鳥獸了,不小心打擾到螞蟻或蜂群,遭到螫咬反擊時怎麼辦?蟻、蜂等膜翅目昆蟲會釋放出含有蟻酸的分泌液(又稱甲酸),它具有腐蝕性,這可是他們的防衛式化學武器!因此我們的皮膚接觸後會紅腫難耐,這時使用弱鹼性的物質來中和其酸性,就能舒緩疼痛,不過,野外哪來的肥皂水或蘇打水啊?其實身邊隨處可見的雜草能派上用場!咸豐草的汁液便是弱鹼性,拔下一株,連同葉子搓搓揉揉,再塗抹於患處,天然又環保。當然,先逃離蟲蟻聚集的現場為首要喔!
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酸鹼喜好,例如馬鈴薯、豇豆、番茄等作物喜歡偏酸的土壤,而蘆筍、葉菜類則偏好弱鹼的土壤。當土壤偏鹼性時(pH8左右),鐵、鎂等微量元素的效用就會降低,相對地,偏酸的土壤(pH5左右)則會影響其中固氮菌的活躍力。(固氮微生物能將大氣中的氮還原成氨,轉換成有用的養分。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就是根瘤菌作用的好處所。)
化肥侵土 石灰中和
一般農地因為長期施用酸性的化學肥料,土壤酸化,農民便使用石灰、草木灰來達到「酸鹼中和」的目的,雖然這是科學化的應用,但長期的人為干擾,其實也破壞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畢竟自然界裡植物與廣大微生物群那些複雜微細的交互作用,是難以數據化完整詮釋的。順應自然,使用自然農法耕種土地,不刻意干涉的種植方式,是尊重大地的好方法。
自然界通常不會有強酸強鹼等重大危害,但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難免遇到強酸鹼,例如誤食清潔劑等,千萬不可自作聰明,想要用「酸鹼中和」來處理!這可是會讓身體二度傷害的,皮膚碰到強酸或強鹼,請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送醫!而誤食的話,請盡速就近求救,協助送醫治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