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圖/123RF
文/一元
在過去的200年間,人口成長至今已達到80億,還在陸續增長中,這意味了地球上數十億的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自然資源,這種增長和發展也危及世界各地與各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生存。
保護野生 棲地保育
野生動物是世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能為自然提供平衡和穩定性,因此保護野生動物的目標,是在確保這些物種的生存,並教育人們要與其他物種一起持續生活下去,因此世界上成立了許多保護野生動物的基金會、組織與國際機構,來致力於支持全球動物和棲息地的各層面保護工作。
那麼有關「野生動物保育」工作或法令等相關事項,是針對哪些特定對象呢?是指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其中分為「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予保育」的各類野生動物種。
在台灣像是陸生哺乳動物黃喉貂,則與小黃鼠狼、水鹿、野山羊,以及棕簑貓等,都屬應予以保育的動物類別;而麝香貓、無尾葉鼻蝠、水鼩鼱、穿山甲則歸為珍貴稀有動物,至於像是石虎、台灣黑熊以及台灣狐蝠則是台灣瀕臨絕種的物種,這三類都是台灣試圖努力減緩物種滅絕的關注對象,當然除了陸域動物,還有更多海域、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無脊椎類的物種也需要保護與珍惜,因此保護台灣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是現階段保育持續的工作,絕不要像台灣雲豹已經走進了滅絕的命運。
保育行動 人人可行
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遙遠,除了不去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展示或飼養野生動物之外,事實上,我們從改變飲食方式,也能幫忙保存地球生物多樣性,如:選用在地有機食物,能減少碳足跡,讓人體與環境都免於有害的殺蟲劑,保護昆蟲,或是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就能減少動物誤食造成傷害與危及性命,以及少吃肉類,除了能減少動物與森林的消失,小朋友是否再想想看,還有什麼方式也能保護野生動物,讓我們一起來為牠們盡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