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癌友非癌亡 逾2成死於心臟病

陳玲芳 |2022.10.05
520觀看次
字級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特別成立「腫瘤心臟」跨專科照護團隊,幫助癌友抗癌。圖/北醫大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腫瘤心臟團隊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統計指出,2019年癌症病人的非癌死亡已達40%,其中22%死於心血管疾病。

癌症、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兩名,許多癌症病患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常因化療、放療或免疫標靶藥物具有心毒性,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發生或變嚴重,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特別成立「腫瘤心臟」跨團隊照護,期能將癌症潛藏的「隱形殺手」心血管疾病風險及併發症降至最低,讓癌症治療不卡關。

台北癌症中心腫瘤心臟團隊、北醫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群耀指出,隨著癌症醫療的進步,近年許多罹癌病患早已不是絕症,但隨著存活率不斷增加,值得關注的是,癌症治療過程中,所衍生的急慢性心血管併發症,嚴重還會影響病人存活,甚至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必須提早監控。

黃群耀舉例,曾有一名66歲肺癌病患,因接受癌症的免疫治療,導致出現嚴重心肌炎,造成心臟衰竭,一度危及生命;所幸腫瘤心臟團隊及時介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病人從鬼門關救回來,並且幫助她恢復心臟功能,讓癌症治療得以持續。

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整合癌症、腫心、心血管等跨專科照護團隊,提供全方位癌症心血管疾病治療。圖/北醫大提供

「心臟是人體最不會長腫瘤的部位,但卻經常是癌症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黃群耀表示,當腫瘤治療已日益進步、延長壽命之際,但卻有超過4成的癌症病患,死亡原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導致,這當中逾2成是被忽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可見在腫瘤治療大幅改善的同時,心血管疾病的陰影,仍持續籠罩在癌症病患的身上。」

若從不同癌別來看,乳癌、膀胱癌、咽喉癌、部分淋巴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已和癌症的死亡比例相近。其中,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更早已出現「死亡交叉」,換句話說,攝護腺、婦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甚至遠高於癌症死亡。

因為癌症複雜度高且多共病,全方位照護將是日後趨勢,北醫也與國際接軌,今年特別指派心臟內科醫師陳彥舟,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與美國腫瘤心臟學權威醫師Dr. Javid Moslehi學習「腫瘤心臟學」完整流程及臨床照護模式,預計明年中返台,未來將成為國內推動新興的「腫瘤心臟學」的重要推手,幫助更多病患「抗癌護心」,順利完成癌症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