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醫師莊聰吉 醫眼也醫心 文/莊聰吉(屏東潮州莊眼科診所院長) |2022.09.24 語音朗讀 22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儘管台灣生態環境有汙染之虞,但莊聰吉醫師相信,只要吃的當下,保持愉悅的心,大腦會指令消化道吸收有益的化合物。圖/Pexels莊聰吉醫師行醫多年如一日,仁心仁術,廣結善緣。圖/佛光文化提供莊聰吉醫師認為,生理老化難免,但只要持續學習,就能永保赤子之心。圖/Pexels莊聰吉醫師認為,良好的醫病關係在傾聽和關懷。 圖/123RF 文/莊聰吉(屏東潮州莊眼科診所院長) 開業三十年,近來病人常說:「莊醫師,你頭髮愈來愈白,老了!」我皆淡然:「頭髮雖白,但我的心仍然很火紅呢!」醫病相視而笑。年近耳順,髮色變灰變白,乃自然老化,無需過度憂慮,只期望自己的心永保熱情與活力。每天門診遇到不少老病人,有些面容哀悽、踽踽獨行、哀聲嘆氣;有些慈顏善目、兒孫陪伴、談笑風生。有些「顧人怨」,有些卻「受尊寵」,要想成為怎麼樣的老人,存乎一心。依我之見,想成為優雅老人,先決條件是身體與心靈健康和諧。我每天運動,能走,能騎鐵馬,絕不輕言坐車,早上固定到公園打兩小時網球:吃東西遵循少鹽、少油、多青菜水果,每日生活規律。心靈方面,我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讀好書、喝好茶、睡好眠」,周末假日隨緣參與偏鄉地區義診。若以六十五歲以上稱老人,我還有六年光陰準備。我贊成亨利‧福特所言:「當你停止學習時,就是老化的開始」,祈盼自己老時仍有赤子之心,如海綿,隨時吸收周遭知識,及時傳承給年輕一代。哲學家阿密爾說:「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也是生命這門偉大藝術最困難的章節之一。」願共勉之。兩位醫師典範醫學生時代,台上資深教授突然問:「如何成為一位好醫師?」同學你看我,我看你,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只見他老人家神態自若,然後以哲學的口吻說:「當你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時,當下的你,就是位好醫師。」前輩醫師常提醒:「不要做醫匠,要做個醫師,前者只具醫療知識與技巧,好醫師則必須有顆善良慈悲的心。」從進入醫學院到現在擔任眼科開業醫師,已逾四十個年頭,一路上碰到不少好醫師,印象深刻的有兩位。當年醫學院六年級時,到馬偕醫院擔任見習醫師,就是只能看,不能碰病人。有次深夜時分,一名產婦突然腹痛難耐,剛好主治與住院醫師皆不在,我一時技癢,戴上手套為她產檢,說時遲,那時快,一雙堅定的手將我輕輕推開,轉頭一看竟是楊育正主任,他沒半點怒意,一邊操作,一邊詳加解釋,讓無地自容的我,受教不少。另外一位是我的學弟蔡明峻醫師,有一年強颱肆虐南台灣,東港鎮一片汪洋,一群熱心醫師前進義診,卻苦無急救藥品,當下他開車一路找尋潮州鎮內藥局,自費買下所能買到的優碘、藥膏、消毒紗布、棉棒等,火速送往災區,及時紓解燃眉之急。看到前面兩位醫師典範,我也時常思索如何成為好醫師,那就是一切為病患著想,醫病關係自然和諧。診間不速之客屈指算來,我來屏東小鎮開業已逾三十年,從當時的自費、勞保、公保到現在的全民健保,從而立至耳順之年,一路走來,感觸良多,其間醫病關係,自認還算不錯,三不五時,患者會送些自種蔬果,讓我倍感溫馨,記憶中有幾位病人至今仍深印腦海,久久不能忘懷。開業初期,繁忙的門診中,護士走進診間:「醫師,有位先生要找你。」「請他直接進來。」過了幾分鐘,護士又無奈地回:「他不便進來,堅持要你出去。」聽完,莫名的恐懼油然升起,那時治安敗壞,恐嚇勒索醫師案件時有所聞,放下看診中的病人,我小心翼翼走出診間,東張西望,只見電線桿後一個人影衝向我,說時遲,那時快,他緊握我的手,直說:「多謝,感恩!」我還來不及反應,他馬上接續:「您不認識我,我永遠記得您,上個月,我太太帶女兒來看診,看到一半,突然癲癇發作,整個人抽搐,昏倒在地,幸好您當下緊急處理,並急叫救護車,放下身邊病人,陪內人與小女一路直奔大醫院,交代急診醫師後,始返診所,如今小女已完全康復。」「不必客氣,這是醫師的職責。」我鬆了口氣,「我跑遠洋漁船,今早才有機會靠港,這條魚請您笑納,我工作服髒又邋遢,魚腥味很重,所以剛才不敢進診所,非常失禮。」從他鞠躬又誠懇的眼神,我接下那少說也有三十斤的鮪魚。老病號的請求另一位是個七十餘歲的老病號,罹患糖尿病二十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經過一連串雷射,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手術,最後還是枉然,兩眼視力僅存些微光感,「老伯,我老實告訴您,現代醫學能做的,我都做了,應該轉到教學醫院的,我也轉了,如今您視力好轉的機會非常渺茫,不需要再浪費金錢與時間來看診了。」有天,我以沉重的語氣跟他解釋,沒想到他的回答竟是:「醫師,你所講的,我早就知道,也了解你已盡了力,我已認命,之所以來,只想聽你緩和的聲音與真誠的語調,另外,我的訴苦與埋怨,無論是病情或家務事,你都耐心傾聽,然後適時安慰與鼓勵,讓我有活下去的勇氣,這是我來的主要目的,請容許我再來看診好嗎?」之後,我都央求他利用下班前來診所,孝順的兒子與孫子都會依約推著輪椅陪他來,其實「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他人生的故事多采多姿,事業從山巔落到谷底,視力從彩色降到黑白,都值得後輩的我警惕與學習。改善醫病關係當然,事事不可能皆順遂,也會碰到醫病關係緊張的局面。有天,一位年輕小夥子衝進診間,大聲咆哮:「醫師,你到底開了什麼藥?害我母親吃完整個身體起紅疹,呼吸又困難,昨晚掛急診,醫師說可能是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不好意思,我查查看。」我彎腰致歉,並找出病歷:「有可能令堂對某種消炎止痛藥過敏,這是我的疏忽,沒事先詢問她的過敏史。」聽完我低身道歉,他火氣也消了一半,「我寫下可能過敏的藥物,萬一她下次看病,務必記得提醒開藥的醫師要避免,令堂是我的老病人,久了也成老朋友,讓她受苦,我也難過,改天再親自登門謝罪,至於急診的花費,我全部負責。」「那怎麼好意思。」小夥子這才露出一絲笑容,握手道別。醫病關係如何圓融是門學問,沒有一邊絕對錯或對。沒辦法選擇病人,我只能盡所能將自己醫師的角色扮演好,所以現今診所隨時準備愛心米,遇到福保患者,隨手送一包。我雖然專攻眼科,但看到病人手腳有外傷或燙傷時,我主動為其換藥;患者若戴眼鏡,我會吩咐護士為其洗淨;當病人提及水果蔬菜滯銷時,我會囑其置於診間義賣;當患者訴說病情時,我學會耐心傾聽,這些只是舉手之勞,但在病人眼中,會看見醫師的關懷與用心,當病人心情好轉時,免疫系統增強,有時病況自然不藥而癒。醫師絕對不是神,沒辦法將所有的病治癒,但只要醫師在病人最需要時,放下身段,視病猶親,用心診治,主動關懷,在病人的心目中,醫師當下就是神。身心一體愉悅用餐轉化有益化合物開業初期,利用診所後空地,稍加整地並施以有機肥,認真灌溉,蔬果欣欣向榮,自己吃不完,還分享親朋好友。但好景不常,近年所種蔬菜,雖抓蟲、設捕蠅燈,全力照顧,收成卻令人失望。問過專家,始知不少病蟲害由進口蔬果傳至國內,想有收穫,只好藉助藥劑。不少農友送我當季蔬果,順便強調:「請放心,這些蔬果都是自己人吃的。」言下之意,就是照規定採收前數日,不曾噴任何農藥或刻意網室栽培,他們的善意我心領,也為台灣生態的改變憂心。為此,我請妻子盡量買菜蟲較不光顧的蔬菜,如地瓜葉、A菜、韭菜,若需要其他種類,則選擇有蟲啃過的「洞洞菜」,做菜前用流動的水洗清並浸泡十分鐘,吃來較安心。周末郊外踏青,我也會留意採集腳邊野菜,雖不如市場的好吃,但來自大自然的原野鮮嫩,讓人寬心且回味無窮。有派醫學理論認為:吃下的任何食物,都會被酵素分解為最基本的分子,再組合為身體所需化合物,只要吃的當下,保持愉悅的心,大腦會指令消化道吸收有益的化合物。每次吃飯,我都懷著感恩的心, 與家人或朋友共享眼前餐點,期望食物能轉化為好的化合物。(摘自《角落微光:小鎮醫師的故事》,佛光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秋天到了,該怎麼養生? 下一篇文章 公益桌曆 助顱顏兒無懼成長 隨愛飛翔 熱門新聞 01是「九命胖貓」! 8.5公斤6樓摔落砸破汽車玻璃仍沒事2023.06.0102緩解胃部不適 這四款飲品有益健康還助消化2023.05.3003【研朱札記】《臺南孔廟的音樂》──黑澤隆朝手稿 2023.06.01046月新制一次看 懶人包在這裡2023.06.0105社論--卡脖子與綁手腳2023.05.2906社論--台美貿易協定的新動向2023.05.3007社論--非核家園與核能選項2023.05.3108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消弭不平等評比 南華全台第12023.06.0209樹懶有多懶?連掛樹都免了頭枕手躺平爆睡!2023.05.2910星雲大師:人生之最2023.05.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菩薩在病苦中示現後疫情時代 健康飲食5大關鍵【中醫專欄】幫媽媽順利度過更年期【護髮養生】三千煩惱絲 顧好 免煩惱!職場媽媽遇到小孩生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