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信心之路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說喻》 |2022.09.19
5843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佛陀時代,舍衛城有一位牧牛人在森林裡四處尋找走失的牛,找到正午時分,他又餓又渴,只好走進精舍,比丘就拿了一些食物給他吃。牧牛人問比丘:「尊者,今天到哪裡應供啊?」比丘回答:「今天只是吃乞食的飯菜。」牧牛人驚訝僧團的飲食豐盛美味,暗忖:平時日夜辛勤工作,也無法賺得如此豐盛的食物。於是,表示想要出家的意願。

但是他出家不久後,又對僧團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離開僧團返回俗家。在家過沒幾天,又因為不想受挨餓之苦,而回到僧團。如此反覆六次來回僧團與俗家,比丘們都認定他是一個信心不堅定的人。

有一次,當他又想離家回到僧團時,不意走進房內驚見妻子沉睡時的醜態,震天的鼾聲與從口中流出的口水,使得他心中猛然一震:「我幾度出家,不能安住,難道就是迷戀這樣醜陋的形體嗎?」

圖/Unsplash

他一路反覆思索無常和苦,終於證得須陀洹果。但是回到僧團,比丘們都不願意再接納他,經他再三懇求後,才決定給他最後一次機會。經過他的努力,一段時日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修道路上,信心能撤除疑慮的屏障,抵抗各種誘惑,即使遭逢冤屈、迷境的考驗,仍能安住在道上,不起妄動心。佛教史上,鑑真大師日本弘法,六次遇難,玄奘大師孤身涉險,橫渡五百里流沙,西行取經,都是憑藉一股對佛法堅定的信心,成就佛教大事業。所以佛陀開示道:「何等為信力?於如來所起信心,深入堅固。」

因為有信心,而能深入佛法,也因為徹悟了世間虛妄相,更堅固信心,在死生進退兩難處,一物一景的催逼下,都能大徹大悟。──摘自星雲大師《星雲說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