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抗氧化 可解長新冠 陳玲芳 |2022.09.17 語音朗讀 33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三日青花椰苗最好生食並充分咀嚼、每日建議攝取二十克,以活化身體抗氧化機制。圖/李思賢醫師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部分新冠病毒確診者,在痊癒後仍會出現持續咳嗽、疲勞、嗅覺或味覺喪失等「長新冠」症狀。國外研究證實,長新冠肇因於人體「抗氧化力」降低,不穩定的「自由基」持續在體內遊走,進而損害人體功能。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不僅染疫康復者需要重視「抗氧化」,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也潛藏許多降低抗氧化力的成因,導致疾病、老化風險大增。對於抗氧化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現代人而言,平時應多攝取具長效抗氧化力的蔬果,如近期日本流行的「三日青花椰苗」,含有高濃度蘿蔔硫素,其抗氧化力可長達七十二小時,較人們熟知的維生素C高出二十四倍,可幫助身體對抗「氧化風險」。三種人更需抗氧化根據 WHO公布數據,約有一到兩成患者會出現「長新冠」症狀,換算全台恐有五十萬人會面臨全身倦怠、持續咳嗽、胸悶、肌肉痠痛、嗅覺或味覺喪失等長新冠後遺症威脅之中。衛福部資訊也顯示,長新冠症狀通常會在染疫後的三個月出現,以台灣六月達確診高峰推測,預計九月會掀起長新冠就診潮。國外研究發現,病毒造成部分神經氧化損傷及氧化防禦力降低,使得體內「氧化壓力」增加,加重「發炎」反應,及人體組織損傷,而引發一連串的「長新冠」症狀。李思賢醫師說,氧化壓力是指抗氧化系統與氧化傷害無法達到平衡,導致不穩定的自由基對人體造成傷害。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會產生「活性氧」與「自由基」;不穩定的自由基,會造成細胞組織損傷,進而導致老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功能下降。李思賢表示,不只有新冠康復者會受到氧化威脅,每個人的生活都脫離不了「氧化」,同時列舉三個最常被忽略、增加老化及疾病風險的氧化成因危機,提醒三類民眾,應時時注意「抗氧化」的重要性。一、常吃精緻飲食與熬夜者現代人常見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作息。例如,高碳水化合物與高油飲食,會造成蛋白質羰基化,即不可逆的蛋白質氧化作用,進而增加體內氧化壓力。另外,也有研究證實,睡眠不足易導致細胞損傷,破壞人體抗氧化機制的進行,長期累積,為健康打下「不良」基礎。二、激烈運動者適度運動,可以提升身體免疫力,但如果激烈運動或運動時間過長,會導致骨骼肌纖維氧化損傷、加速肌肉疲勞,反而可能加速身體的氧化。提醒民眾,在安排運動計畫時,應量力而為,並在運動後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如十字花科蔬菜等,幫助身體修復。三、長期曝露在紫外線、電磁波、空汙者除了個人生活習慣,會加速對於體內氧化作用進行,外在環境因素如紫外線、電磁波、空汙等,也會導致細胞中活性氧類(ROS)增加、刺激人體的過氧化物生成,引起連鎖反應,而產生更多不穩定的自由基。三日青花椰苗具長效抗氧續航力,其蘿蔔硫素含量是青花椰成菜的20到50倍。圖/李思賢醫師提供蘿蔔硫素啟動長效抗氧化人們熟悉的抗氧化幫手如維生素C、E,屬於短效的非酵素型抗氧化劑,其抗氧化機制是透過直接與自由基結合,來消滅自由基,抗氧化效力僅能維持三到四小時。然而,美國研究證實,發芽三日的青花椰苗,含有高濃度蘿蔔硫素,透過啟動身體抗氧化機制、促進體內產生一百多種「解毒酶」、「抗氧化酶」,抗氧化續航力可達七十二小時。民眾對於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椰菜的抗氧化能力有印象,但日本近年流行起「食用發芽三日的青花椰苗(在日本更有『最強的健康蔬菜』稱號)取代傳統保健品」的風潮。日本營養學者森光康次郎所著《超級食物青花椰苗:集解毒、抗癌、防老化等功效於一體的最強蔬菜》一書指出,三日青花「椰苗」的「蘿蔔硫素」含量極高,是青花椰「成菜」的二十到五十倍,吃五十克三日青花椰苗,就有一公斤青花椰成菜的「長效抗氧」續航力效果。李思賢醫師建議,對於生活中充斥大大小小氧化危機,卻又時常外食或抗氧化蔬果攝取不足的現代人而言,可以嘗試養成「定期食用」三日青花椰苗的習慣。三日青花椰苗食用原則三日青花椰苗要怎麼吃,才能有最好的抗氧化效果?李思賢建議,應遵守以下兩個原則,同時也分享三日青花椰苗吃法,教民眾如何將天然抗氧化營養,融入日常生活。一、生食並充分咀嚼建議優先選擇生食青花椰苗,並稍微切碎或在口中充分咀嚼。青花椰苗中同時擁有硫化葡萄糖苷(SGS)與黑芥子酶,經細胞切碎或磨碎使讓兩者碰在一起,就能轉化成「蘿蔔硫素」,因此「充分咀嚼」更能製造出大量蘿蔔硫素。二、一天食用二十克因為青花椰苗的抗氧化效果強,建議民眾一天吃二十克即可,並謹記養成「持續食用」的習慣,以持續活化體內的抗氧化機制。同場加映三日青花椰苗吃法1. 搭配橄欖油、巴薩米克醋、美乃滋單吃可搭配橄欖油,其油酸可增加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或選擇含有醋酸的巴薩米克醋,有助燃燒內臟脂肪;也可以加入適量美乃滋,增加口味豐富度。2. 簡單水洗後加入日常三餐無論是習慣外食或在家自煮,都可以將三日青花椰苗簡單水洗後,加入平常吃的便當、飯麵、蛋餅或潛艇堡等輕食內,平衡日常飲食,為健康加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教民眾如何將天然抗氧化營養融入日常生活,對抗長新冠等疾病。圖/李思賢醫師提供 前一篇文章 頭頸癌診治專家陳培榕 堅持理想 力行治療的藝術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秋天到了,該怎麼養生? 熱門新聞 01是「九命胖貓」! 8.5公斤6樓摔落砸破汽車玻璃仍沒事2023.06.0102緩解胃部不適 這四款飲品有益健康還助消化2023.05.3003【研朱札記】《臺南孔廟的音樂》──黑澤隆朝手稿 2023.06.01046月新制一次看 懶人包在這裡2023.06.0105社論--卡脖子與綁手腳2023.05.2906社論--台美貿易協定的新動向2023.05.3007社論--非核家園與核能選項2023.05.3108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消弭不平等評比 南華全台第12023.06.0209樹懶有多懶?連掛樹都免了頭枕手躺平爆睡!2023.05.2910星雲大師:人生之最2023.05.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菩薩在病苦中示現後疫情時代 健康飲食5大關鍵【中醫專欄】幫媽媽順利度過更年期【護髮養生】三千煩惱絲 顧好 免煩惱!職場媽媽遇到小孩生病時…… 作者其他文章咬合不正影響顎骨 易致臉歪機器人輔助手術 27年癲癇患者獲新生中醫治療癌症 3個適當時機國人齒列問題多「這狀況」最讓人想矯正與中研院「一拍即合」 莫德納:不排除合作疫苗代工落實精準衛教 糖友照護個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