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微光】 《台語片的魔力》 進入台語片世界的一串鑰匙

文/金多誠  |2022.08.07
2759觀看次
字級
1956年上映的《薛平貴與王寶釧》是第一部「正宗台語片」。圖/資料照片
1958年10月30日的電影廣告。 圖/資料照片
《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圖/游擊文化提供

文/金多誠

這次讓我們以台灣的觀點出發,學習從台語片來認識身為台灣人的自己。

──林奎章



2020年年初,在位於華山文化創園區的青鳥書店裡,驚喜發現《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從作者蘇致亨細述台語片的興衰起落中,開啟了認識台灣文化、社會、歷史的新視野。從此,我對以往不曾探究、不曾觸及的台語片世界,有了追索的興趣。

隔年年初,《台語片的魔力:從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關鍵詞》出版,我卻因為忙於應對日常,無暇他顧,至今才得以典藏。書中收錄的110個關鍵詞,光看那些不像電影專有名詞的詞條就引人好奇,而作者對每個詞條的解說方式往往出人意表,在愉快的閱讀經驗中,不知不覺就更想進入1955~1981年台語片的光影時代,去了解、感受當時台灣的社會環境、人們追求的價值、電影人的努力與付出……那是一個我們亟須補修的歷史課程。

大數據裡掏選出的珍寶

從《台語片的魔力》的副書名就清楚說明了作者希望透過這幾個面向,來呈現台語片的樣貌:故事、明星、導演到類型與行銷。但該如何決定哪些關鍵詞該收入呢?作者林奎章運用圖資專業中的「詞頻分析」法,揉合了現代的大數據概念,從報紙廣告、本事、時論、文物、當代評論的海量資料中,挑選出出現數量高的110個關鍵詞深入介紹並提出觀點與想法。這種「詞頻分析」法客觀呈現了當時台語片整體環境的樣貌,作者說:「這些關鍵詞和議題不是我說的算,他們是台語片創作者、廣告商、影評人、學者、影片保存和修復者、當年和現在的觀眾……等等不及備載的人們共同創造出來的。」

這是十分浩大的工程,經歷過嚴謹的爬梳、研究、書寫的過程,以大約6年時間完成。神奇的是,整本書閱讀起來完全沒有門檻,像我這樣對台語片只有淺薄認識的人,每閱讀一個詞條都像是打開一個驚奇箱,也像打開百寶箱,在目眩神迷、來不及發出感歎時,不知不覺就走進了台語片的光影中──那個曾經燦爛一時卻又瞬間莫名消逝的世界!

關鍵詞裡的寶藏與線索

《台語片的魔力》可以說是通往台語片的神奇鑰匙,也可以是豐富多元的小百科,詞條的多元面貌包括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攝影師、影評;重要作品的類型、故事、角色、改編、時常出現的戲劇元素及設定;廣告用語、行銷手法;當代台語片研究的重要觀點等等。

最特別的是作者在詮釋每一個關鍵詞時,除了談台語片的興衰起落,也貫穿古今,將60年前台語片的元素與現代流行文化元素對話,每一個詞條裡都暗藏著可以將當代讀者文化語彙與過去台語片世界連結的線索。讓這本書不至於只是一段台灣電影的「過去式」而已,也讓台語片得以與當代電影文化巧妙連結,整個鮮活起來。

1955年底第一部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殺青至1981年楊麗花主演的《陳三五娘》上映,短短26年間台灣拍出1000多部台語片,大部分影像已不復存在,留下來的海報、宣傳、評論文本也不夠齊全,《台語片的魔力》的出版,正可以重新召喚出台語片的精靈,帶我們用新眼睛解讀當年的繁華與失落,並且更「認識身為台灣人的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