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推出「水怪」展,圖為扁掌滄龍骨骼化石。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全球侏羅紀電影發燒,其實中生代除了雄霸陸域的恐龍,水底爭奇鬥豔的「水怪」也不遑多讓。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展出珍貴化石,從尼斯湖水怪傳聞談起,介紹活躍於中生代的蛇頸龍、海龍、滄龍和魚龍等水棲爬行動物,包括牠們的起源、分布、演化及生殖策略。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展覽透過四十多件展品,帶觀眾跨越時空一探早已滅絕的古生物。館內典藏的「混魚龍」與「黃果樹安順龍」(海龍類群)化石,是首次展出;為了配合展示,館方進行化石細部清理,讓觀眾一窺「化石清修師」如何揭開時間的面紗,還原化石面貌。
台博館指出,這些史前水棲爬行動物型態多樣,有細長脖子、橢圓身軀的蛇頸龍,也有尖牙利齒、身軀龐大的頂級掠食者滄龍,以及矯健的浪裡白條魚龍、嬌小可愛的貴州龍。
展覽也展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典藏的扁掌滄龍骨骼、前口齒滄龍(巨型滄龍)頭骨化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