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院利用國內外研究資料,進行大型統合分析的實證研究,發現乾癬病友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1.16倍,女性族群為1.41倍。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全台灣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根據長庚醫院最新研究顯示,乾癬病友與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16倍,其中若屬女性族群,更高達1.41倍。
40歲女性上班族,3年前出現皮膚脫屑和紅色斑塊,診斷為乾癬,經使用局部類固醇塗抹和口服免疫調節藥物,皮膚病灶控制良好。數月前換新工作,壓力大增,常跑廁所,合併腹瀉。由於父親有大腸癌家族史,皮膚科醫師建議她到胃腸科門診做詳細檢查。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顆1公分左右良性腺瘤瘜肉,經內視鏡切除再服用整腸藥物和生活作息調整,排便習慣已恢復正常。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教授紀景琪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形成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等,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全台灣大約有5萬名以上乾癬患者。乾癬的皮膚典型病灶為紅色發炎斑塊,經常伴隨有皮膚脫屑、發癢等症狀。當乾癬的皮膚病灶發炎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皮膚紅腫和關節疼痛。
曾有研究顯示,乾癬病人比起正常人有更高的風險會發生發炎性腸道疾病,如乾癬患者發生克隆氏症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53倍,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會是正常人的1.71倍。但其罹患大腸結腸癌的機會是否也增加,則不清楚。
紀景琪指出,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長庚醫院利用國內外研究資料,進行大型統合分析的實證研究,發現與一般人相比較,乾癬病友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為1.16倍,其中的女性族群,更是一般人的1.41倍。
長庚醫院研究,分析了277115位乾癬患者的資料,成果已刊登於2021年12月國際頂尖期刊「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紀景琪提醒,乾癬患者日常生活應控制病情,若出現腹痛、血便、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情形,就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避免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