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科學版記者莫耶(Melinda Wenner Moyer)文章指出,女兒新冠篩檢呈陽性後,原以為全家最終都會感染,然而即使出現「典型新冠症狀」,家裡其他人都沒有篩檢出陽性,專家認為這與「每個人對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都不同」有關。
據報導,女兒5日發燒,隔天便收到學校通知「幾天前曾接觸過新冠病毒」,隨後為她進行快篩得到陽性結果,當天11歲兒子感覺不適,出現頭痛、疲勞、喉嚨痛和流鼻涕等典型新冠症狀。莫耶表示,我有做好全家人最終可能都會感染的心理準備。
2天後她的丈夫也喉嚨痛、鼻塞,但她指出,「盡管連續7天進行篩檢,丈夫和兒子卻從未出現陽性結果,其中包括兒子出現症狀第5天,以及丈夫第3天進行的PCR篩檢」,她本人更是從未出現任何症狀。
為了尋找答案,她致電給免疫學、微生物學和病毒學專家。專家問的第一件事是整個家庭是否都接種疫苗?她和丈夫都接種一般疫苗和加強劑、孩子也都至少接種一般疫苗。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免疫學家葛倫沃(Gigi Gronvall)表示,當接觸到新冠病毒時,已經接種疫苗的免疫系統會比未接種疫苗「更快發揮作用」,這種快速反應會影響接下來的一切。
快速的免疫反應能減慢病毒繁殖和傳播速度,由於病毒不會在接種疫苗的個體中快速複製,因此他們在接觸病毒後不太可能篩檢出陽性,主要是因為其免疫系統「將病毒載量保持在檢測水平以下」。
莫耶表示,「丈夫和兒子有可能確實感染,但他們接種疫苗的免疫系統能夠很好地抵禦感染,以至於他們的鼻子或喉嚨中,從來沒有足夠的病毒蛋白來篩檢出陽性」。
儘管如此,專家告訴莫耶,即使接種疫苗的人體內沒有高水平的病毒,他們仍會出現強烈的新冠症狀,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而非病毒本身引發」。連症狀都沒出現的莫耶,可能是因為她的免疫系統很快抵禦病毒,讓她從未有機會感到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