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國際博物館日 犀牛古文物 文創新寵兒 |2022.05.18 語音下載 5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陸成都博物館以鎮館之寶「石犀」形象,出品10款小犀牛擺飾(圖),分別融入辣椒、大貓熊等四川特色。該館也將館藏的「漢代陶說唱俑」,化身為文創擺飾。 圖/取自成都博物館官網大陸成都博物館以鎮館之寶「石犀」(圖)形象,出品10款小犀牛擺飾,分別融入辣椒、大貓熊等四川特色。該館也將館藏的「漢代陶說唱俑」,化身為文創擺飾。 圖/取自成都博物館官網大陸成都博物館以鎮館之寶「石犀」形象,出品10款小犀牛擺飾,分別融入辣椒、大貓熊等四川特色。該館也將館藏的「漢代陶說唱俑」,化身為文創擺飾(圖)。 圖/新華社大陸國家博物館推出西漢犀尊造型的抹茶冰棒、乾隆如意造型的如意糕(圖)。 圖/新華社大陸國家博物館推出西漢犀尊造型的抹茶冰棒(圖)、乾隆如意造型的如意糕。 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民眾紛紛走進博物館,學習歷史和知識,許多博物館也因應疫情,舉辦線上展覽;中國大陸多間博物館將館藏文物文創化,推出造型公仔、零食點心,拉近民眾距離,其中「犀牛」是古文物文創化的新寵兒。千年石犀 化身四川小辣椒大陸四川成都博物館,近日以鎮館之寶「石犀」為原型,推出「鎮水神獸希希」文創商品,把10隻可愛的小犀牛擺飾,分別融入四川元素。成都博物館介紹,像是「變臉犀牛牛」畫上川劇臉譜,「火鍋犀牛牛」全身紅通通,鼻子還頂著辣椒,「熊貓犀牛牛」有著犀牛的臉蛋,身體卻是大貓熊配色,每一隻都代表四川特色。成都博物館介紹,近半世紀前,石犀在成都市中心的大樓施工現場被發現,囿於當時的考古技術,並未直接出土,而是原址回填。直到2013年,石犀被挖掘出土,其本體長3.3公尺、寬1.3公尺、高1.9公尺,重達8.5公噸。考古人員推測,它可能是戰國時代秦國水利工程專家李冰,所製作的5隻鎮水石犀之一,距今有逾2000年歷史,是大陸目前為止在西南方找到最早的大型石雕。2013年四川發生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地方相傳因「鎮水神獸」被挖走,才招致暴雨。抹茶冰棒 神還原青銅特色中國古代犀牛的生活區域廣闊,文物常見犀牛造型;大陸國家博物館近日推出的文物造型食品,也可見到犀牛身影,像是以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形象,做出造型冰棒,抹茶口味的綠色,正好像極了青銅器顏色。除此之外,清代「乾隆禦題如意」,化為美味的如意糕,清代花瓶則成了棒棒糖。考古盲盒 在家體驗挖掘樂大陸近年興起「考古盲盒」熱潮,最知名的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傳的寶物」商品,乍看是不起眼的一塊土,但當消費者拿著迷你鏟子、刷子開挖,可以挖出各種文物,模擬考古挖掘過程。盲盒開賣後大受歡迎,供不應求,陝西博物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也都推出考古盲盒,引起一陣騷動。盲盒上沒有標示裡面裝的是哪款產品,消費者只有打開盒子挖掘,才能揭開謎底;挖出的寶物稀缺程度不同,從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到武則天金簡都有。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還有一定的比例會「挖空」,網友分享:「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體驗吧!」 前一篇文章 梅雨釀2萬戶停電 台電破千人次搶修 下一篇文章 美調升台灣疫情風險 至最高級別 熱門新聞 01日本省電妙招! 冷氣室外機上放這個 電費秒降2022.06.2702史上最難產電影 《阿凡達2》靠蔬食完成2022.06.2803中職/未交選秀報名表 陳偉殷另有規畫考量2022.06.2904中職/林岳平驚訝新洋投來歷 初看名單不知「吹哨者」2022.06.2905影/確診康復記憶卡卡 吃香菜可改善腦霧2022.06.2906社論--地球暖化的解方2022.06.2707社論--俄烏戰爭何時了2022.06.2808金牌好手靠蔬食 找出回春養生之道2022.07.0209金曲33/歌后蔡健雅金曲大贏家 再抱年度專輯 共獲四獎2022.07.0310【延伸閱讀】 我沒有嘴巴2022.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2020 貧富差距近 149 倍 再創新高30小時未闔眼 登世界第 9 高峰圓阿嬤旅遊夢 國中生背照片環島55張鈔券 一窺各國風情影/沙漠無極公路 跨越死亡之海給病童一張笑臉 他赴越南義診 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