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2.03.25 語音朗讀 71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名參加罷工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員工,在蒙特婁的一處鐵路機廠揮舞旗幟。圖╱美聯社日本政府21日發出史上第一個「供電吃緊警報」。圖為東京一處播放新聞的巨型螢幕。圖╱美聯社阿富汗塔利班政府23日撤回原本允許女生就讀中學以上的決定,讓學生才開學就放學。圖╱法新社2022年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芬蘭連續5年蟬聯冠軍。圖為赫爾辛基民眾坐在教座堂階梯晒太陽。圖╱新華社埃及政府22日宣布,5月1日起調漲蘇伊士運河各類船隻通行費,漲幅最多達20%。圖為運河新航段。圖╱美聯社南韓準總統尹錫悅20日宣布,總統辦公室從青瓦台遷至位於首爾市龍山區龍山洞國防部大樓。圖╱法新社比利時政府18日宣布,原定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10年。圖為杜爾的核電廠。圖╱美聯社 整理/林育辰3/18美國幸福排名 芬蘭連5年稱冠全球聯合國18日發布2022年全球幸福報告,芬蘭連續第5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冰島、瑞士、荷蘭依序為第2至第5名;台灣排第26名,蟬聯東亞國家之首;阿富汗則被列為最不幸福的國家。今年的報告重點關注在回顧,評估人們和國家在面對新冠疫情時的表現。其次是展望,檢視未來福祉科學會如何發展。芬蘭成功奪冠的因素包括智能城市規畫、使用綠色空間以減輕壓力和促進身體活動、有效的累進稅制,和強大的醫療保健、教育系統。3/18比利時廢除核能計畫 延後10年政府18日宣布,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10年,把港口城市安特衛普附近的杜爾核電廠(Doel)4號反應爐與列日(Liege)附近提杭格核電廠(Tihange)3號反應爐的運轉年限,延長到2035年。主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攀升,打亂能源供應。比利時逐步淘汰核能的承諾已於2003年寫入法律,最初是預定轉向依賴天然氣,計畫在布魯塞爾北方興建一座天然氣火力發電廠。但歐盟打算今年要切斷對俄國的天然氣依賴,減少2/3進口。3/20加拿大勞資鬧僵火車停駛 衝擊春耕勞資協商陷僵局,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P)的火車20日起停駛,導致重要製成品和化學肥料等商品的全球運輸受阻,加劇俄烏戰事引發的商品短缺,且可能對農作物春季栽種造成衝擊;此刻距加國農民開始播種,只剩4~6周。CP是加拿大第2大、北美第6大鐵路運輸業者,服務區域涵蓋全加拿大以及美國中部。加拿大薩克其萬省出產的化學肥料,主要由CP運送。全球最大鉀肥供應商Nutrien在該省生產的產品,多數由CP載運至港口。3/20南韓候任總統尹錫悅 宣告不住青瓦台總統當選人尹錫悅20日宣布,總統辦公室將從青瓦台現址,遷至位於首爾市龍山區龍山洞的國防部大樓,並將在5月10日他上任首日對外開放青瓦台,包括本館、迎賓館、綠地園和常春齋,總統官邸則遷到漢南洞。尹錫悅的團隊表示,此舉將兌現競選承諾,讓總統辦公室擺脫青瓦台「帝王權力的象徵」,增進與民眾接觸的機會、改善與幕僚溝通,且青瓦台已成「皇家宮殿」,與外界隔絕。企畫財政部估計,遷移成本約496億韓元(約新台幣11.6億元)。3/21日本首發供電吃緊警報 衝擊經濟政府21日對東京都地區發布史上首見的供電吃緊警報,警告22日可能會意外停電,主因為預期氣溫降低會推升供暖需求,而16日的福島強震又導致火力發電廠停擺。儘管最後躲過停電噩運,但短期內難以擺脫供電問題的憂慮,恐怕衝擊股市和經濟活動。專家指出,日本供電危機從10年前的311大地震醞釀至今,這段期間關閉多座發電廠與化石燃料電廠,導致供電餘裕很少;供電短缺可能使製造商難以生產、銷售商品,且電價高漲也會衝擊消費與企業支出。3/22埃及蘇伊士又漲運河費 推升全球運價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22日表示,將對運輸石油和油品的油輪加收15%的一般過路費,化學品運輸船和其他液態散裝船加收的過路費,從10%調漲至20%,對乾散貨船加收10%。載運汽車、一般貨物的船隻、重貨載運船,以及多用途船隻的加收過路費,則從7%漲至14%,漲價規定自5月1日起生效。業界指出,由於目前海運市況熱絡,屬於賣方市場,首季漲價效應已經出現,這次漲價後,航商會將增加的成本轉給貨主,進而反映在第2季的運價上。3/22澳洲成立太空司令部 擴大軍事版圖當局22日成立太空司令部(Space Command),這個國防新機構將確保澳洲在「已很擁擠的」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太空司令部將由空軍少將羅伯茲(Cath Roberts)帶領,團隊成員來自澳洲陸海空軍和民間承包商。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表示,太空日益擁擠且競爭,尤其透過灰色地帶活動,競爭與衝突的界線變得愈來愈模糊,本世紀無疑會變成一個承擔更大軍事重要性的領域。新國防部門起始規模不會太大,但澳洲未來會需要一支太空部隊。3/23阿富汗女子中學重開數小時 又被關閉塔利班政府副發言人沙曼岡尼證實,在女子中學23日重新開放僅數小時後,政府命令學校關閉。首度重返學校的學生們垂頭喪氣,含淚收拾隨身物品,魚貫離開校園。不過,當天似乎只有部分地區的女子中學重新開放。去年8月塔利班掌權時,因為新冠疫情而關閉學校。2個月後,只有男孩和年紀較小的女孩可以重返校園。國際社會和塔利班商議人道援助和承認新政權時,全民教育權成為談判時的癥結,當時數個國家和組織願意提供教師薪水。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駐教廷大使盼台梵宗教合作 共推人道救援2023.03.1902愛的接力 6 歲女童種菜助人2023.03.1903經典賽/壓軸劇本大谷三振楚奧特 日本奪第三冠2023.03.2204它連8年農藥殘留排第一 蔬果這樣洗才乾淨2023.03.2105社論--無核家園與綠電蟑螂2023.03.1906狒狒逃走 里長繪路線圖示警2023.03.2407世界水資源日 認識飲水重要知識2023.03.2208【挪威花間集】報春款冬2023.03.1909英國巴德西島 歐洲唯一暗空保育區2023.03.2010不到10年 全球淡水短缺40%2023.03.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